公司治理结构和上市公司 控股权更迭公司治理效应.docVIP

公司治理结构和上市公司 控股权更迭公司治理效应.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司治理结构和上市公司 控股权更迭公司治理效应

公司治理结构和上市公司 控股权更迭的公司治理效应   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所有者通过构建对经营者的激励监督机制,着重解决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委托代理问题,形成以比较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为基础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对公司经营绩效具有重大影响。早在10多年前,我国经济理论界就已将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引入到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分析中。      一、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作为现代企业制度核心的公司治理结构,应当建立在一个健全的产权基础之上,股东所有权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最终控制力量。但改制成公司的我国国有企业绝大部分为国有控股公司,国有股权占绝对或相对控股地位,这导致了上市公司运作不规范,不能够建立起有效的治理机制,影响公司业绩。   1、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复杂:非流通股有国家股、境外法人股、其他股;流通股有境内上市人民币普通股、境内外上市外资股。      从表1看,截至2002年1月在上交所发行总股4万元、总市场价值275905648.02万元的股份中,未流通股占67%以上,流通股在上市公司全部股份中基本占有约1/3的比例,这种强烈对比形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一股独大的特点,导致国家股持股主体不到位,没有一个真正对国有资产负责的持股主体,造成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所有者缺位”的状况依然严重;国家股股东不具备足够的监管积极性,相反成为政府干预的途径,造成行政上“超强”控制和产权上“超弱”控制。法人股东虽然比纯粹的国有股产权主体更清晰,但实际持股的法人多数也是国有企业,所以同样的问题仍然存在。   上市公司采取“两职分离”模式或“两职合一”模式主要取决于股权结构安排和股票市场成熟程度,股权分散、股票市场发达,采用“两职合一”模式不会造成太大弊端,而我国股票市场尚不成熟,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并普遍推行“两职合一”模式,势必造成“内部人控制”。实证分析表明,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程度与国家作为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当比例为0%―30%时,内部人控制程度为53.7%;比例为30%―60%时,内部人控制程度为69.1%;比例为60%以上时,内部人控制程度为86.4%。   2、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严重的逆向选择   我国国资部门直接控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人选,为政府干预企业经营活动提供了条件,可能因信息不对称和寻租行为造成逆向选择,董事长和总经理人选在很大程度上带有逆向选择的成分。近些年来,经理层收入与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低得令人难以置信,分别为0.045和0.009,经理层收入连年增加,而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却逐年下降。   3、对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规范   我国上市公司激励机制不健全:收入激励机制、在职消费激励机制、产权激励机制、精神激励机制不完善。外部约束机制也不健全:市场监督功能微弱,股市规模狭小、市场分割、投机过度等因素作用使股价变化相对混乱,难以反映上市公司真实的经营情况;缺乏具有竞争性的经理市场;公司债权人监督效能低,国有股占控制地位且不流通,商业银行等作为债权人对公司的监控作用小,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来追究董事会成员或有关决策者的责任。   4、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其他不到位之处   监事会的功能有限并流于形式;经营者的选拔机制有问题,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干部管理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格格不入;公司治理的法制结构不完善;信息披露的法制不完善,公司经营环境和经营业绩剧烈波动、频繁资产重组、粉饰财务报表、操纵股票市场、内幕交易,有意欺骗股东等。      二、上市公司控股权更迭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1993年“宝延事件“开创了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控股权更迭的先河,随后上市公司控股权更迭事件层出不穷,近几年愈演愈烈。兼并收购是公司治理的一种最后的强制性制约手段,纠正经理层的治理失误,更迭控股权,更换董事会和经理层成员,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主要表现在降低代理成本,提高股票市场监管效率,而结果如何则体现于公司业绩。下面从几方面来分析控股权更迭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1、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关系的重新构造   据统计,上市公司内部董事比例平均达到67%,其中有20%以上的公司为100%的内部董事,外部董事比例小,对公司经营又不熟悉,很难对经理层实行必要的监督和约束。发生控股权更迭以后,董事会通常会发生较大变化,经过对19家在1997年实现控制权转移的深交所上市公司的统计,在控制权转移的半年之内,有49.93%的董事发生更替,其中有8家公司的董事变动比例在70%以上,10家公司在50%以上,变化最大的是内部董事,其次是国资部门派出的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