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培养口算能力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低年级培养口算能力的研究

“低年级培养口算能力的研究”课题第一阶段小结 祁连路小学 宋喜娥 2017.1 本课题自制定研究方案,从前期的准备阶段进入组织实施阶段已经有一学期了,现在就这一学期来的研究工作作以下的简短小结: 一、在实践操作中锻炼自己,坚持对课题的研究。 1、直观演示,建立数感,形成表象。 从直接感知实物过渡到表象的运算,是低年级口算的重要形式。因此,要从学生认识10以内数开始,就始终注重直观教学。课前师生共同准备大量学生喜爱的实物图片、小棒、数字卡等。课堂上让学生数一数图片、小棒,数一数自己的小手指,再看看数字卡及点子图,强化数感训练。再通过分一分,拼一拼的直观操作活动建立表象,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注重算理教学,加快口算速度。 在口算教学中,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生理解算理。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又能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时,不仅仅教给学生正确合理的算法,而且要十分重视算理教学,通过说理训练,方法会了,口算速度也加快了。 3、科学合理设计训练方法,提高口算正确率。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表象力强,不通过合理的训练很难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在口算训练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措施: (1)训练学生注意力。 在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看算式精力不集中,读得慢、读错了。对这种情况可以开展了“只记算式不计算”的活动,用PPT制成课件,口算卡以各种形式从学生眼前飞过,让学生想想是那些算式,开始时是一次2张,学生能很快说出算式,然后一次出现3张,学生有些记不住,但兴趣很浓,精力就更加集中。训练之后,只要每天练口算,卡片一出示,学生就很兴奋,效果就非常好。 (2)看算听算结合训练 看算和听算是口算练习中两种基本形式。看算是通过眼看题目脑算口头作答,而听算则是通过耳听题目,脑记、脑想,口头作答,难度较大。在口算训练中经常调换口算形式,将看算和听算相互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 (3)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①抢答口算题②笔录口算争能手③小组口算比赛夺红旗④帮助卡片找朋友 为了充分发挥游戏效应,有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如“摘苹果”“飞鸽送信”“青蛙过河”“抽签答题”等,让学生在玩中促练,练中有提高。 (4)新旧知识对比练。 低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接受得快,但遗忘得也快。针对这一特点,经常采用新旧口算题对比训练。如: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的对比;加法和减法的对比,这样让学生既掌握新知识,又复习旧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在复习中理顺关系,有利于口算正确性的提高。 (5)分散集中经常练。 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先集中认识进位道理,然后分散练习9加几,8加几,7加几……最后再集中起来训练,找一找9加几,8加几……各有几题,并有规律地排列起来。这样通过“集中——分散——再集中”的经常训练,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二、认真组织学生进行每周一次的口算测试,检验课题研究成果。 一学期中,开学初,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书写比赛,规范学生的书写。从学习了加减开始坚持做到每周一测,共进行了六次测试。在完成口算测试的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肯定性评价。对计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评“计算小能手”;可以进行口算比赛,对取得满分的,发“满分奖,”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提高口算能力。 三、在实践操作后及时总结,课题研究初见成效。 通过一学期的课题运作,学生们的口算能力有所提高,这是一个良好的现象。本学期,老师们每人都上交了一篇有关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教学论文。每人交了《9加几》的教学设计和反思。每人承担一节校级公开课;白丽老师参加学校的讲课比赛,获得了一等奖。课堂教学质量也获喜悦成绩。课题研究还在继续,将继续努力,不断充实自己,更好地提高研究工作的质量。 四、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1、平时活动较多,时间较为紧张。 2、搜集的有关材料针对性不强,供求不足,过程性材料还比较缺乏。 3、课题研究缺少专业指导,全靠组内成员摸索研究,常觉得力不从心。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