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上册_课短文两篇、到大道之行也复习梳理
22、《陋室铭》知识梳理一、文章主旨的句子:惟吾德馨二、课文理解1、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来“陋室不陋”?⑴陋室环境清幽——景⑵ 交往人物不俗——人⑶生活情趣高雅——事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此句话的作用? 运用类比,意在以古代圣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3、孔子云:何陋之有?此句话的作用?与前文“斯是陋室”呼应,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突出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4、“调素琴”和“无丝竹之乱耳”是否矛盾? 不矛盾,前者指悦耳的声音,暗示作者自得其乐,独善其身,后者指官场灯红酒绿的腐朽生活,暗示作者不与官场黑暗势力同流合污。5、“上”“入”两字妙在何处? “上”“入”两字把苔痕、草色人格化了,“上”字生动的写出了苔痕漫上台阶的状态,“入”字生动的写出了“草色有情”映入帘里的可爱形象。6、中心思想:通过对室居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知识梳理1、莲花有哪些可爱之处?应怎样理解它的象征意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正直,行为端正。“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志洁行廉,美名传扬。“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2、《爱莲说》主要写的是作者喜爱莲花,为什么还要谈到菊花和牡丹?作者写菊花实际上是从正面衬,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三者的品格对比,嘲讽了贪图富贵,追逐名利的世态,也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保持高尚节操的情怀3、中心思想:《爱莲说》中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保持高尚节操的情怀。一词多义(1)之水陆草木之花(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从……出来)不复出焉(出去)(3)远香远益清(远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距离长)(4)往来往来无白丁(表示交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表示来来往往的人)词类活用(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形容词用作动词,成为灵异的水)(3)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蔓,生枝蔓;枝,长枝节)(4)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5)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6)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23、《核舟记》复习梳理一、课文理解1、《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 ,字子敬,明末嘉善人。2、在课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 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后局部。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整体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3.作者在介绍船头时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三个主要人物的雕像。4、作者是如何介绍船头的三个人物的? 从三人的姿态、神情、各自的特点来介绍的。先交代三人所处的位置,然后逐一写他们的动作、衣着、体貌、神情。5、核舟记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用料体积小、所刻事物繁多、所刻事物情态毕备6、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 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而且也极其自然的引出下文中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7、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因为这样写符合核舟的主题,苏东坡是“泛舟”的主角。二、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1.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 用箬蓬。2.石青糁之: 用石青。一词多义(1)可高可二黍许(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以)(2)为为宫室(做。这里指雕刻)中轩敞者为舱(是) 24、大道之行也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2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1、人人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3、“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理念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养”。4、文章采用的是什么结构形式? 总——分——总5、和“故外户而不闭”相近的成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