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新债务重组准则解析
关于新债务重组准则解析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债务重组准则在我国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新旧债务重组准则的比较,分析了其在几个方面的差异。最后分析了新债务重组准则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债务重组;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2006年2月,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正式实施,这是我国财政、会计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我国会计史上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最终实现了全面趋同。新会计准则体系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的新理念,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实现了我国企业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使中国真正拥有了能够与其他国家沟通的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速中国融入全球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较以前准则的变化值得好好思考。从1998年财政部颁布了第一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准则开始到2001年对老准则的第一次修订,再到2006年2月财政部又颁布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为方便称呼,1998年、2001年和2006年的债务重组准则分别简称为1998年准则、2001年准则和新准则),已经历了8个春秋。如果说1998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准则主要是为了满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殊解决债权债务纠纷方式会计规范的要求,那么在2001年对准则的第一次修订应该说是对第一次颁布的债务重组准则实施过程当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所作的有针对性的调整。而2006年的新准则则是随着经济和企业的快速发展内在的要求准则必须要在内容和形式上适应市场经济的国际趋同。笔者主要就新准则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新准则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1.债务重组的定义差异
新准则对债务重组定义的界定为:债务重组,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2001年准则对债务重组的定义为:债务重组,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1998年准则债务重组定义为:债务重组,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比较新准则和2001年准则的定义,可以看出两者的差异在于:(1)新准则强调债务人在债务重组时所面临的财务困难,这是判断对已存在债务重新安排的事项是否属于债务重组的显性条件。原准则和会计制度无这些显性条件,但从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事项需由债权人同意的规定可以推测,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仍然是债务重组的重要隐性动因。(2)新准则把债权人作出让步作为债务重组的本质特征。让步的结果是债权人发生债务重组损失,债务人获得债务重组收益。而2001年会计准则放弃了将让步作为债务重组的本质特征的规定,而将凡是有关修改已存在债务条件的事项,不论债权人是否发生债务重组损失,债务人是否发生债务重组收益,统统归入债务重组。笔者认为,这一改动缩小了2001年准则所规范的债务重组的范围。
不过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新准则虽然和2001年准则在债务重组定义上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却和1998年准则的定义相同。这是不是意味着债务重组定义的回归呢?其实不然。1998年出台的债务重组准则主要是为了满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殊解决债权债务纠纷方式会计规范的要求,是另外一种解决债务纠纷的方法。对于规范企业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起了重要作用。但当时我国生产要素市场尚不发达、市场经济尚不完善,理论上先进的准则在实务中出了很大问题,于是在2001年就做了较大修定,而2006年的准则完全是鉴于我国经济及企业发展的现状和国际趋同的内在要求所作的修订。可以看出,虽然两个准则当中的定义相同,但其出台背景完全不同,所以不能简单的认为新准则中的定义就是1998年准则定义的回归。
2.计量属性的调整
2001年准则规定债务人清偿债务按换出资产的账面金额或清偿债务的资本的账面金额计算;而债权人则按重组债权的账面金额作为手让的资产或资本的入账价值。仅在债权人涉及受让多项非现金资产、股权时,使用公允价值对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进行分配,以确认各项非现金资产、股权的入账价值。新准则则规定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债务人或债权人在债务重组中所换出或收到的资产或资本。公允价值应该说是最真实和公允的计量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属性。而2001年的债务重组准则采用账面价值计量,产生了虚列资产的问题。而债权人按债权的账面价值入账,则使所接受的资产的价值提高了很多。即在重组日到期末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期间虚列了资产价值,容易使报表使用者产生误解,也不符合谨慎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