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师大财迷哥“独立病”
北师大财迷哥“独立病”
行为有正常与异常之分,但行为与艺术或思想结合后,正常与异常便不再泾渭分明。北师大财迷哥李振“为凑首付买房子而捡破烂”。在今天的北京,这更像是一场由媒体参与导演的行为艺术。
信不信由你,2011年7月前,李振只是北师大中文系一名普通大学生。7月伊始,“财迷哥”三个字如标签般稳稳地贴在他名字前面。尽管同一时期,中国媒体深深被郭美美所吸引,“财迷哥”还是抢了媒体的眼球。李振被广泛关注,源于7月8日北师大论坛“蛋蛋网”上的一个吐槽帖。网友“小红枣”,后被证实为李振的室友,发帖抗议李振卖破烂攒钱的行为:“宿舍成垃圾堆了,各种脏乱臭……”中国人很能忍,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主动挑起事端,尤其面对熟人。室友忍无可忍去网上吐槽,李振却并没有做出任何过激反应,不仅如此,他还从被这个帖子招来的记者那里开了一条财路:向要求采访他的记者收取采访费,标准不高,起初每小时50元,跟做家教的报酬相当,后来行情好,涨到了100元。李振身上究竟有什么猛料可挖?
赚钱,因为独立的信仰?
由于忙着上课或做家教挣钱,李振几乎没时间上网,起初并不知道舍友具体说了什么。面对媒体,李振按自己的逻辑开始澄清:他坚持说自己并没有捡垃圾,室友眼中的“垃圾”其实是自己回收的旧书,毕业生临走前处理给他的。那些书,他用包装袋装得整整齐齐地码在自己的床铺周围。书,能算垃圾吗?的确也有一些饮料瓶子,不过,那是他喝完饮料后积攒起来的,并压扁了捆扎在一起放在床下。自己产的,也算不上是垃圾。
然而,除了那条吐槽帖外,接近李振的人也证实他有这些行为。据宿舍楼服务台值班人员称,李振三年来“钻到钱眼里”。大一时,李振是宿舍长,后来因他“拿回来的破旧东西”占据了太多地方,其与室友矛盾开始凸显,去年8月曾发生过一次激烈争吵。该值班人员称,李振并没有触犯宿舍管理规定,只是占用较多公共空间,所以尽管有人反对,宿管们也没有对李振采取什么措施。他们反倒觉得他为人老实、懂礼貌,有时还会在服务台帮他暂存、保管物品。与李振同宿???楼的同学描述,除了倒卖旧书,新生军训淘汰下来的小凳子,也被李振回收过,他还曾经弄来一把二手吉他。
李振没否认上述证言,但他认为,那些只是他的“副业”,对收入的贡献极小,他多元化发展,挣钱的途径很多,去银行存钱的频率很高,甚至经常一天两次。他的“主业”是家教。做家教是最没有创意、最没有挑战性,却是中国大学生用得最广泛的挣钱手段。李振也不例外,他的这项“主业”从大二下学期就开始了。目前,他有一份包月家教,基本每天晚上都要过去,月收入2500元;一份普通家教,月收入1000元左右。就这两项加起来,就已经超过了中国大多数城市居民的月收入,就算不捡垃圾、没有父母资助,这笔钱也足够他日常开销了。据李振介绍,他父亲是做生意的,母亲是做计生工作的,家境并不差,当然也不需要他挣钱养家。
李振为什么热衷挣钱,忙得像陀螺,连上网的时间都挤不出,寒暑假也不回家探望父母?
在接受不同媒体采访时,他给出了基本相似的回复:挣钱是一种常态,人在物质上独立了,精神上才能真正独立。而这种观点形成于他早期的阅读与人生经历。
他自称这种独立观的形成受台湾作家刘墉影响。李振还在上初中,就读过刘墉的三本书:《相信自己》、《超越自己》、《成就自己》。书中描述的美国人追求独立的故事深深刺激了他,“我因此得了‘独立病’。”李振“独立病”的表现之一就是不想上学,想出去打工养活自己。在母亲强烈反对下,他只得老老实实读书,且以全镇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安徽阜阳一中。但此后不久,李振“独立病”又发作了。面对父母的再次阻拦,他花了家里好多钱买了两大书柜书以示抗议。他格外强调,那些书都跟高考没有关系。在那两大书柜书中,冯友兰的《中国思想史》中介绍庄子的段落让李振印象深刻。那时,他向往庄子遗世独立的精神境界,于是又犯了“庄子的病”,想回家种地,认为“只要精神上快乐,物质上苦一点没关系”。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读书并考上了大学。
回看自己在中学时代犯的“独立病”,李振觉得当时的确“有点极端”了。“‘人’一撇一捺,总是要追求物质的。这是人类的一种进步,如果大家都吃一顿饭、两个馒头,这个社会就是原地踏步。”
李振这种物质观的转变,按他自己的解释是,“受整个都市文化的影响”。高中没条件健身,而在大学暑假期间,李振每天都会到俱乐部健身。今年更是办了2800元一张的年卡。他解释说,“快工作了,身体要过硬。”李振每个月的伙食费也不少,大概能花掉2000元。“我是说过‘赚钱是人生的常态’,但我现在还要补一句,花钱是人生的必需。如果没有赚钱,你会花钱吗?钱从哪来?”
像李振这样的大学生每个时代都有,无非是行为不拘一格,或者很物质、很功利。然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