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厦门在闽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比较优势
厦门在闽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比较优势
摘要: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也是区域分工理论的重要基础。根据厦门旅游发展的现状,应用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厦门在闽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具有的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地位、旅游产业要素、旅游产业经济、旅游市场和旅游政策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并通过分析制约厦门旅游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今后厦门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比较优势;旅游产业;闽三角;厦门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0-0168-03
引言
闽三角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区内包括厦门、泉州和漳州三个地级市,面积约25 18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有1 474万。闽三角地区是国家确定的重点发展区域之一,该区域对福建省经济的发展起着支撑作用,据统计,2007年闽三角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达4 527.6亿元,占福建省国民生产总值的49.43%。
闽三角地区自然风景优美,人文荟萃,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但其内部旅游产业的发展却不均衡,其中以厦门旅游产业的发展优势较为明显。在不断加强闽三角区域合作的今天,对厦门旅游产业在闽三角地区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有助于厦门利用和发挥比较优势,获取比较利益,也有利于厦门制定旅游发展的战略。
1比较优势理论简介
比较优势理论起源于斯密(Smith)的《国富论》:“每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这是绝对比较优势理论,后来,李嘉图(Ricardo)阐述了相对比较优势理论[1]。比较优势理论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的研究,它的主要观点为:各个国家所生产产品的成本不同,成本低的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有“绝对优势”,各个国家应当发展自己具有优势的产品,并出口该产品,从而获取比较利益,再通过交换换取自身不占优势的产品,各个国家在不同的阶段,都应该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在国内旅游研究领域,比较优势理论的运用也较广泛,国内学者主要对国家、旅游经济和旅游产业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郭剑英、羊文辉[2]分析了我国旅游业的比较优势,陈通[3]等分析了西藏旅游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万先进??分析了我国三峡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目前,国内学者很少分析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闽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比较优势。
2厦门在闽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比较优势
旅游产业的比较优势是指由于特殊的产业资源禀赋和成熟的产业体系所形成的优势,是一种比较而言的存量优势[4]。厦门在闽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地位、旅游产业要素、旅游产业经济、旅游市场和旅游发展政策几方面。
2.1 旅游资源比较优势
旅游资源优势通常指某个地区由于某种旅游资源的资源禀赋较好而呈现出的优势,表现在旅游资源的质量、数量和开发难易程度等方面。厦门拥有亚热带海湾风光、岛屿风光等南国自然景观,也有着历史遗迹、宗教文化、侨乡风情等人文景观,而且还有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和社会环境,曾被授予全国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气候宜人而且旅游资源丰富,有异国风情的鼓浪屿,树影婆娑的万石植物园,神秘幽雅的南普陀, 神威镇海的胡里山炮台,柔涛拍岸的鳌园,还有风光旖旎的环岛路, 纯情天然的天竺山森林公园,拟建中悠闲宜人的轮渡文化广场, 鼓浪屿海底世界,台湾民俗文化村等许多巧夺天工、绮丽多彩的人文景观,以及有关苏颂、郑成功、陈化成和陈嘉庚等历代先贤的人文资源, 故厦门有“海上花园”美誉[5]。全市有4A级景区5家,其中鼓浪屿更是厦门旅游的代表,曾被评为福建省10佳风景区之榜首和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等,具有很强的旅游品牌效应。同时厦门作为一个地区的商业中心,拥有各具特色的文化娱乐场所、品种多样的购物场所,厦门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方面都有比较优势。
2.2 旅游产业地位比较优势
作为首批沿海经济特区,厦门市在改革开放前期就把旅游业确定为仅次于金融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厦门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厦门旅游业持续快速的发展,2006年厦门旅游业的收入达253亿元,占厦门GDP总量的21.7%,旅游业已经成为厦门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厦、漳、泉三地旅游收入占GDP总量的份额差别显著(见图),厦门旅游业的产业地位相比泉州和漳州具有明显比较优势。
2.3 旅游产业要素比较优势
厦门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部门的建设成果显著。厦门的交通十分便利, 其海陆空主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如空中:厦门是华东地区主要的航空枢纽之一;海上:厦门港是中国十大港口之一;陆路:经过厦门的高速公路与全国高速公路网相连、鹰厦铁路也与全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