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动世界里永不止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运动世界里永不止步

在运动世界里永不止步   1986年,在福建省一个普通的海滨小镇陈埭,有一位16岁的普通少年丁志忠,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去首都北京闯荡一番。攥着1万块钱,丁志忠走遍了小镇上的所有鞋厂,挑出600双他认为最好卖的鞋,乘汽车去福州,花48元买一张去北京的火车票。   两天两夜后,北京呈现在眼前。丁志忠一头扎进一个鞋子大卖场――大康鞋城,在那里租了一个柜台,600双鞋很快就卖光了。   但这个细心的年轻人并没有急于回家进货,而是开始统计什么样的人喜欢购买什么样的鞋。闲暇时,丁志忠跑到北京大商场的运动鞋柜台,去观察国际名牌耐克和阿迪达斯,心里暗自做着统计。   5年后,丁志忠回到家乡,与父兄共同创立了“安踏”品牌。   如今安踏在整个体育用品的份额上已经连续3年市场占有率第1。         单身赴京      上世纪80年代末的晋江,制鞋业刚刚兴起。当时晋江有300万人口,其中就有200万是海外侨民。有人把耐克的旅游鞋引入了晋江,家庭作坊式的鞋厂就慢慢多了起来。丁志忠的父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和人合伙办起了鞋厂。   初中毕业的那个夏天,17岁的丁志忠提出要到北京发展,家里人都不理解。父亲让他说出理由来。丁志忠说,每天都有外地人拿了钱来买东西,几乎什么都能卖掉,我们为什么不主动把晋江的商品拿出去销售。   丁父的鞋厂那时候也是刚办起来,经济并不宽裕,但却被儿子说服,丁志忠从此开始孤身闯荡北京。   为了把晋江的货摆进北京西单商场的柜台,丁志忠天天去找商场的人,一开始商场负责人不同意,还对他说:“你才多大啊,就跑出来做生意?”丁志忠硬着头皮说自己有20岁了,人家都不相信。他也不管别人的脸色,特别真诚地介绍起晋江产品的优势来,连续去了一个多月,商场的人终于答应去晋江看看。丁志忠高兴得不得了,赶紧先回晋江准备。   闲暇时间,丁志忠就跑到北京各个商场的运动鞋柜台,观察一些知名品牌鞋的款式和性能,跑到大街上留意来来往往行人的脚,心里暗自琢磨,还天天给商场反馈市场信息。   就这样,丁志忠靠着腿勤、嘴甜和真诚,让北京所有的商场都摆上了晋江鞋,包括最权威也是最艰难的销售通道―――北京王府井商场。      自创品牌      在北京的4年,丁志忠赚下了20万,但通过对市场的观察,晋江鞋在北京的低价销售也深深刺激了他。丁志忠认为,晋江货质量上没有问题,但是价钱却比别的鞋贱,主要原因就是晋江鞋没有品牌。丁志忠决定,他要自己创立一个品牌。   带着赚到的钱,丁志忠回到晋江,创办起安踏。当时晋江的制鞋企业基本上都是在给国外品牌做加工,海外订单相当可观。但丁志忠力主进军国内市场,而且提出自己负责销售,保证能够拿到足够的订单,家族成员也一致同意他担任副总经理。   1992年,安踏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一个山西的商人在北京看到安踏热销,就主动找到丁志忠要求做山西的总代理。丁志忠让他先拿走了50箱货,没想到3天后他就把鞋卖完了。   其实,在此之前,丁志忠就在考虑分级经营的加盟模式了。他相信,安踏鞋在北京能够成功,在别的城市也一定能成功。经过一番考察,他提出山西的代理一年要投资300万,销售10万双安踏鞋,代理商同意了,并且一年之后在山西就卖出了60万双安踏运动鞋。   就这样,丁志忠开始致力于开拓国内市场的分销渠道,到1998年底,安踏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已经建立起了近2000个专营点。   1994年,丁志忠的岳父在香港注册创办安踏公司。同年,安踏公司在福建省晋江市注资50万元成立安踏福建公司,开始制造和销售运动鞋。   由此,在家族眼中已有成功案例的丁志忠,同时负责安踏福建的经营业务。   初生的安踏,没有李宁的奥运光环笼罩,也没有健力宝这样的大财团帮扶,它的起步太低。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中国,双星、回力等一大批国有体育用品品牌纷纷倒下,偌大的市场只有李宁的光芒。同时,包括晋江,几乎所有的体育用品企业都在做国际品牌的OEM业务。   利用这个很好的空档机会,安踏毅然放弃了OEM外销订单路线,开始进军内销市场。   这被丁志忠视为安踏抓住的第一个重大转折性机会。   创业之初,安踏就坚持中低档草根定位和“同等价位物超所值”的理念。为保持核心竞争力,丁志忠注意到了人的因素。从营销品牌总监开始,他开始引进职业经理人。   “老板有办法把你视为老板,你有办法把自己视为老板。”既要求自己将管理层视为老板,完全相信高层人员所做的工作,同时希望员工付出后得到全行业最好的收入,还希望员工敢于挑战老板,“谁有能力,谁就可以来挑战CEO。”   占有一席之地后,丁志忠把目标调为进入国内业界前几名。在并不激烈的国内市场,众多企业尚无品牌意识,他抓住了“做品牌”的又一个转折性机会。      绞碎百万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