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中医护理讲解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肠梗阻中医护理 主要内容 一、概论 二、常见症候要点及施护 三、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 四、并发症护理 五、预防调护 六、健康教育 概论 肠梗阻是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行障碍的统称,是中医科的常见病症。《内经》称其为“后不利”、“大便难”,认为脾胃受寒、肠中有热等有关。如《素问·厥论》曰“太阴之厥,则腹满(月真)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素问·举痛论》曰:“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疸热焦渴,则咽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肠梗阻属中医学“关格、“肠结”、“腹痛”、“积聚”“反胃”等范畴,以腹痛、腹胀、呕吐、便秘为主要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腹痛 (2)呕吐 (3)腹胀 (4)停止排便、排气 常见症候要点及施护 气血亏虚证 淤血内停证 温热蕴肠证 燥热内结证 常见症候要点及施护 1、气血亏虚 (1)、主症:大便不通或秘结,或脘腹胀痛,神倦少气、乏力,舌淡胖,有齿痕,脉虚。 (2)、施护: 1)注意休息,以免过劳耗伤气血,防止外邪乘虚而入。 2)轻摩腹部,针灸足三里以行气止痛。 3)饮食以富营养,易消化及血肉有情之品。如羊肉等。 常见症候要点及施护 2、淤血内停 (1)、主症:脘腹疼痛,或刺痛,或钝痛,痛有定处,至夜发热,舌黯或有淤点瘢,脉细涩。 (2)、施护 1)疼痛严重时应卧床休息。 2)观察腹部体征,若突然出现持续性腹部刀割样剧烈疼痛,并迅速蔓延全腹,出现腹膜炎体征时,及时通知医生,积极救治。 3)遵医嘱使用理气通腑中药胃管注入和灌肠。 常见症候要点及施护 温热蕴肠 (1)、主症:脘腹胀痛,大便不通或秘结,嗳腐吞酸,恶食,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 (2)、施护 1)重者暂禁食,好转后或轻症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饮食宜清淡。 2)病室温度略低,清爽通风,空气新鲜。 3)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急腹症、脱证(目合口开,手撒肢冷)等危机片象。 4)汤药宜温服。 5)针刺:取穴中脘、天枢、气海、内庭、足三里等,以泻法为主。 6)遵医嘱使用清热解毒中药及补充血容量,配合使用中药敷脐。 常见症候要点及施护 燥热内结 (1)、主证:脘腹痞满腹胀,大便不通或热结旁流,神昏谵语,严重者大热渴饮,头痛干呕或吐血或吐出棕褐色物,舌红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施护 1)禁食。 2)汤药宜凉服。 3)病室温度略低,清爽通风,空气新鲜。 4)补充液体,做好手术准备。 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 本病以通里攻下、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治疗大法,拟以理冲汤保留灌肠。 理冲汤加减灌肠是治疗肠梗阻的常用方,源于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理冲汤。理冲汤具有通里攻下行气散结功效,可改善梗阻肠管缺氧、低灌注状态,保护胃粘膜,促进肠蠕动,有利于肠粘连松解,治疗肠结、痞满、腹痛等症状。 方剂 黄芪30g、白术15g,党参15g,山药15g,天花粉30g,三棱15g,莪术15g,鸡内金15g,水蛭12g,桃仁15g,当归15g 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 用药方法:每剂加水500ml,煎至200ml,患者取左侧卧位,保留灌肠,2~3次/日。患者腹痛、腹胀消失,无恶心、呕吐,肛门排气、排便正常后,停止灌肠治疗,继续适当补液、抗炎及对症治疗。 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 体针: 主穴:足三里、大横、大肠俞、内关、气海、天枢。 寒凝者,可加关元、中脘,或灸气海,神阙。 热结者,可加曲池、合谷、支沟。 食积者,可加梁门、内庭。 虫积者,可加阳陵泉、四缝。 气滞者,可加中脘,行间。 脉络瘀阻者,可加血海等 气阴两虚者,加脾俞、肾俞。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肢体穴位垂直进针1.5寸,腹部穴位于腹平面呈45度角斜向下进针1.5~2寸。每隔5~10分钟重复手法1次,留针30分钟。诸穴均施捻转提插,酌情采取泻法或补法。 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 电针:取足三里、天枢穴。腹穴接阴极,下肢穴阳极,施术3min后接中频刺激,留针20~30分钟。可酌情重复施术,1~2次/天,年老体弱者不适宜。 耳针:取交感、大肠、小肠穴。耳穴埋针固定,或用王不留行子固定在穴位上,间断指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