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专题课件第三专题第12课《虞美人蝶恋花》.pptVIP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专题课件第三专题第12课《虞美人蝶恋花》.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专题课件第三专题第12课《虞美人蝶恋花》

提示:一个“又”字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提示: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愁思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提示:上片“春花秋月何时了”写的是眼前实景,接着转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往事知多少”,这里虚写,含有韶光易逝的感慨。忽然又转到眼前的景物上来——“小楼昨夜又东风”,于是登楼遥望,然而“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又是虚写,作者再一次沉入到对往事的回忆中了。下片一开始虚写“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他把“雕阑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饱含物是人非之感,最后他把这一切集中到一个“愁”字上来。以愁驭文,行文跌宕起伏。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虚实结合 解读:“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实”)与想象的景、事(“虚”)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已逝之景之境,设想的未来之境。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 指津:解答此类题目包括三个要点:(1)指出虚实结合的手法,回答时要规范使用术语,答“虚实结合”或“虚实相生”;(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歌如何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忌架空分析;(3)分析运用虚实结合手法的效果(“虚实结合”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并答出运用该手法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应用:请你参考本处提示,解答后面的[落实应用板块]中的第10题。 提示:该句写秋晓庭院中的景物。用“愁”来表现菊在“烟”中所感,用“泣”来解释兰上何以有“露”,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表面上说的是菊与兰的心情,实际上是通过菊与兰的人格化,来表达主人公内心的哀愁。 提示: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借燕子的飞去写女子敏感的心理;一是借燕子的双飞写女子的孤独。词人用含蓄的笔法细腻地写出了女子的哀愁和心中的孤寒。 提示:“昨夜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强劲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 《虞美人》 化抽象为具体 本词的情感可用一个“愁”字来概括。但对于这抽象的“愁”,诗人却能化抽象为具体,借用比喻,写出了“愁”之多(一江春水),而且连绵不绝永无止境(向东流),这很自然地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愁绪犹如那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既多且长,诗人以此来表达愁绪该是何等形象,何等生动。而且李煜身处汴京本来望不到长江,却以江水为喻,含有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土故国之意,这使“愁”有了更深的含义,那就是故国之思、亡国之愁,而不是个人的闲愁,也许正是这一点才打动 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吧! 《蝶恋花》 烘托与反衬 作者善于将主观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用了烘托与反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菊愁、兰泣、幕寒、燕飞、树凋、西风、路远、山长、水阔,这一切景物都充满了凄楚、冷漠、荒凉的气氛,从而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后者如燕子双飞、明月穿户,都以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女子有情。 课内素材   翻阅历史,一个“错”字写就了李煜悲情的一生。年仅25岁的李煜硬生生地被历史的激流卷进政治旋涡中,登上了帝王的宝座。纵然事与愿违,也别无选择。在位15年,是李煜生命中屈辱难堪的15年,在无奈的命运中,李煜唯一可以选择的,只有自己的性情和才情。于是,历史上便出现了一位集昏庸、无为、失败于一身的皇帝,集风流倜傥、天才卓绝于一身的词家。人生,真是一个难解的谜题,也许正如李煜的生命初衷:不求威仪天下,万古不朽,但求独善其身,性情而为。是啊,政治上碌碌无为的李煜,最终以词曲艺术的辉煌不朽于世,此生,纵然错位悲情,亦不空虚。 相关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