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起源及进化展厅--奥陶到白垩纪.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命起源及进化展厅--奥陶到白垩纪

头甲鱼 壳椎亚纲 滑体亚纲 滑体亚纲是两栖纲现存的唯一一个亚纲。头部骨片少,包括近代型的两栖动物。有无尾目、有尾目和蚓螈目三个目。 过去有人以椎体为依据,认为无尾目起源于迷齿亚纲,蚓螈目和有尾目起源于壳椎亚纲,还有其他论点,其论据均不充分。 根据3目的主要共性,可归并为一个亚纲。共性为: 皮肤有多细胞粘液腺,为辅助呼吸器官; 有特有的茎齿型牙齿即齿冠与齿茎之间有一圈水泥样 的柔软带; 眼眶与颞部相通; 有耳盖骨──耳柱骨的复合结构; 有从生殖嵴发生的脂肪体; 视网膜上有绿柱细胞; 内耳有两栖乳突等。 更早的爬行动物:无孔亚纲 主干爬行动物:双孔亚纲 像鸟一样站着的蜥臀目 Company LOGO 生命起源与进化展厅 部分知识扩充 1 2 3 5 4 目录 鱼类的起源与演化 两栖类登陆与爬行类出现 恐龙与古鸟 哺乳类的演化 其他内容 鱼类的起源与演化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物馆讲解队 1.最早的脊椎动物化石是奥陶纪和志留纪地层中的甲胄鱼化石,然而甲胄鱼却不是真正的鱼类。在志留纪晚期和泥盆纪早期,甲胄鱼非常繁盛。由于甲胄鱼没有上、下颌,而且身体累赘、活动较迟钝,所以到了晚泥盆纪就绝灭了。 2.过去一直认为海洋是脊椎动物的发源地,而事实上根据地层材料的综合分析,甲胄鱼等最早的脊椎动物早期是栖息于淡水的,到了泥盆纪中期以后,才由河、湖移居海洋。 那么真正的鱼类究竟是由哪种动物演化而来的呢?目前来说,由于化石材料不足,尚未找到鱼类的直接祖先。而根据目前已有的资料显示,现代的各种鱼类是由与甲胄鱼关系很近的盾皮鱼发展而来的。盾皮鱼的外形与甲胄鱼类很相似,不同的是盾皮鱼已经有了上、下颌和偶鳍,还有成对的鼻孔。生存能力上已比甲胄鱼有了较大的进步。盾皮鱼类的化石发现于志留纪晚期,到泥盆纪末就大部分绝灭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物馆讲解队 骨甲鱼亚纲(Dsteostraci) 是化石无颌类中了解最好的一个亚纲。头甲鱼的身体可长达半米,腹部很平,背部凸起,尾巴上翘,头上盖着坚固的骨板,眼睛长在头顶上。头甲鱼的头顶中间和头甲周围有一道深沟,是神经集中的地方。关于此处的功能尚不了解,一般认为与感觉有关。头甲后缘着生一对胸鳍,全部覆以鳞片而不具鳍条,此外尚有两个背鳍。   其脑和嗅叶均和七鳃鳗相似,脑神经与脏骨的关系、脊神经左右交错并且背腹根不愈合也和七鳃鳗相同,头部循环系统则与七鳃鳗幼体相似。因此为骨甲鱼类与七鳃鳗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有力证据。   本亚纲种类繁多,主要分布于欧洲、北美及北极地区;从晚志留世延续到晚泥盆世。 盾皮鱼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物馆讲解队 邓氏鱼(Dunkleosteus terrelli),是一种活于泥盆纪时代(距今约3.6亿至4.15亿年前)的古生物,身体长约8 至10公尺,重量可达4吨,被视为该时代最大的海洋猎食者,古代鲨鱼、头足类(鹦鹉螺、菊石)、甚至自己的同类,都是它的食物。 邓氏鱼其实是由一种叫做盾皮鱼的鱼类进化而来,之所以叫它盾皮鱼是因为在这种鱼的头部和颈部都覆盖着厚厚的盔甲。邓氏鱼也是地球上出现的第一种有颌类脊椎动物。虽然是肉食性鱼类,但无牙,代替牙的是位于吻部的头甲赘生,如铡刀一般,非常锐利。能切断、粉碎任何东西。邓氏鱼的咬合力每平方厘米可以达到5300公斤。 小结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物馆讲解队 现在一般认为盾皮鱼类是有颌类的远祖,其中出现得最早的是棘鱼类,由它进化为硬骨鱼类;而盾皮鱼的另一支则进化为软骨鱼(鲨鱼就是一种软骨鱼)。软骨鱼和硬骨鱼都出现于泥盆纪,后来取代了盾皮鱼类。泥盆纪是鱼类最为繁盛的时代,称为鱼类时代。 当时由于海陆分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环境的恶劣造成生活在淡水的鱼类面临很大的挑战,有些种类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种类趋于绝灭,而有些种类产生了变异,多数的软骨鱼由淡水迁居到海水。 早期的硬骨鱼则产生了另一种适应,在咽喉部分向体腔内长出一对原始的“肺脏”,以此在腮呼吸困难时进行气呼吸。在泥盆纪,硬骨鱼已分化为古鳕类、肺鱼类和总鳍鱼类。其中有许多种类在古生代末及中生代又移栖海洋。现在占鱼类总数90%以上的辐鳍鱼类就是由古鳕类演化而来的。 鱼类的登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物馆讲解队 在晚泥盆世时期,作为陆生脊椎动物的最早类型,总鳍鱼开始登陆。总鳍鱼已经具有原始肺的构造,有两个背鳍,具多肉质的鳍柄。偶鳍有很发达的肉质基部,鳍内骨骼有多节的中轴骨,轴的一侧着生辐状鳍条,一端与肩胛骨相联。鳍上均被有鳞片。 把总鳍鱼的牙齿横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见到釉质层是强烈地褶皱起来的,形成一种曲曲折折迷宫似的图案,这种牙齿称为迷齿,与早期两栖动物的牙齿结构相似。 总鳍鱼有两大特点:一是它的胸鳍和腹鳍的骨骼排列方式和现代生存的青蛙的四肢骨基本相同,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