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部分 模块一 专题四 地壳和地表物质运动.ppt

第二部分 模块一 专题四 地壳和地表物质运动.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部分 模块一 专题四 地壳和地表物质运动

第(2)问,考查构造地貌的差异和地震灾害的影响。 [满分之答] (1)新期造山带和近期6.5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地带。消亡边界处板块挤压碰撞,造山运动显著,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 (2)在新构造带中A地区表现为海岸山脉(褶皱山),B地区隆起为高原,C地隆起抬升为岛屿形成岛弧带。A地区经济发达,为美国西部的城市带,因而第二、三产业受灾人口比重大。B地区以农牧业为主,因而农业受灾人口比重大。 课下40分钟限时体验(进入电子文档) 2.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3.河口三角洲形成的一般原因 (1)自然原因:①上游地形坡度大,土质疏松,植被较少,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②下游和入海口处地形平坦、流速缓慢、泥沙容易沉积。 ③海水顶托作用明显,流速更加缓慢,泥沙大量沉积。 (2)人为原因:河流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开矿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二、必须掌握的2个方法技巧 1.应用外力地貌判断风向的方法 2.应用外力地貌判断河流流向的方法 [第三步:活学活用 演练提能] 2.读贺兰山东麓堆积地貌及其剖面图,回答问题。 地质灾害(选修5,供选用) 一、循知识线索,忆相关知识 → → 二、做高考典题,试自身能力 [典例3] (2013·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获取信息] [解析] 本题考查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及其危害,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乙地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甲地的地形坡度较乙地大,水流较急,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乙地大。第(2)题,图中丙地有河流、铁路经过,联系教材上关于泥石流危害的描述作答即可。 [我的答案] (1)甲地。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第二步:重点强化 认知清障] 一、必须突破的4个重难点 1.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防御的比较 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些预防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 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分布广泛、 危害巨 大、 伤亡严 重、 突发性强 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建筑物发生破坏或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地面震动 地震 防御 基本特点 分布 危害 成因 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些预防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分布广泛、危害巨大、 伤亡严重、突发性强 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中海和东非、大西洋洋底 火山灰和熔岩破坏田园建筑,威胁生命财产安全,有可能诱发地震或引起气候异常 岩浆沿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 火山喷发 防御 基本 特点 分布 危害 成因 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些预防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分布广泛、危害巨大、 伤亡严 重、突发性强 山区、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植被稀少、暴雨骤降或冰雪融水汇集。多与地震带分布一致 破坏或掩埋农田、建筑物及道路,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 滑坡 防御 基本特点 分布 危害 成因 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些预防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