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部分复习资料整理
教育心理学部分复习资料整理
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二、填空题(共小题,每分,共分。)
(共小题,每分,共分。)(共小题,每分,共分。)
(共小题,每分,共分。① 感知运算阶段②前运算阶段③具体运算阶段④形式运算阶段
埃里克森:人的发展是一个进化过程,离不开文化背景
第一阶段: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第二阶段: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和羞耻感。第三阶段: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第四阶段: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第五阶段:获得同一感而克服同一性混乱。第六阶段: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第七阶段: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第八阶段:获得完美感而避免失望感
最近发展区:认为心理发展有两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就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水平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与别人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种水平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从众:所谓从众是人们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行为的心理状态,即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的表现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服从:所谓服从是指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命令而做出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外界的明确要求下发生的。1、资质优异儿童。指智商高于常人,有较高的领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在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儿童。资质优异儿童概念包含三方面的内涵:一是儿童的一般能力;二是儿童的特殊能力;三是超过一般儿童或者常态儿童的发展水平。
类型:(1)智力型。这类儿童的智商显著的超出常人水平(2)学术型。这类儿童学业成绩特别突出,而且有一门或几门功课特别优秀。他们有很高的逻辑思维能力(3)创造型这类儿童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强,思维流畅,灵活,新颖,能不拘一格地进行发明或创造。(4)领导型。这类儿童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感召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具备领导者的素质和潜力。(5)艺术型。这类儿童有很高的艺术资质,有超出常人的视觉观察能力、声音辨别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或表演能力,擅长美术,音乐或戏剧等(6)运动型。这类儿童运动记忆和形象思维能力强,反应灵活,具有很好的动作协调能力和模仿能力,擅长跳舞,杂技表演,体育运动等。
2、智力落后儿童。智力落后儿童又称弱智,是指智力明显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而且在社会适应方面存在明显缺陷的儿童。根据智商高低可以把智力落后儿童分成四类:(1)轻度弱智,也称为可教育的智力落后。(2)中度弱智,也叫可训练的智力落后。(3)重度弱智(4)极重度弱智
3、盲、聋、哑儿童。这些儿童包括盲童和弱视儿童龙、聋童和重听儿童、哑童。其中还有一部分儿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觉功能缺陷,由于感知功能和言语功能障碍,他们在语言学习,思维发展,社会交往等方面难以或无法适应正常学校教育,需要通过特殊教育和训练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4、情绪困扰儿童。情绪困扰儿童是一类有情绪障碍的儿童,情绪控制能力差,常常表现为过分焦虑,紧张,敏感,但在智力上是正常的,由于情绪不稳定和性格孤僻,行为难以自我控制,所以常常表现出不良行为,例如与成年人吵闹,欺负弱小者,屡次违反纪律,甚至破坏公共秩序,吸毒,赌博等。这类儿童在心理上主要表现出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不协调,容易发生心理冲突,自我意识发展滞后等不成熟的特征
5、学习困难儿童。学习困难也称学习障碍和学习失能,在国内外有着不同但相似的界定。在我国,结合教育实际,人们普遍把学习困难儿童理解为智力正常,但在学习上缺乏一般的胜任能力,学习效果低下,成绩明显落后的儿童,这些儿童也可能存在轻度的心理或生理障碍,但不至于对学习能力造成影响,他们的主要特点是认知过程中,信息加工效率低,缺乏必要的学习策略,学习动机水平低,焦虑水平高,常常表现出好动,注意分散,记忆与思维紊乱,行动不协调、情绪不稳定等特征在,在听说读写及运算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困难1、强化动力理论,现代刺激反应理论家用强化来解释动力的引起。强化动力理论认为,人们具有某种行为倾向,主要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合理的使用强化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中经常采用奖励(赞扬、奖品、给予权利、高分数)与惩罚(训斥、剥夺权利、低分数等),就是通过外在诱因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强化是行为的决定因素。
强化动机理论把动机归结为外部刺激和外部强化的作用。这种观点只强调行为产生的外部原因,忽视了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因而无法从更高的层次上解释人们的行为。
2、归因动力理论。归因动机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提出,主要从结果来阐述行为的激起。他认为一,个人在分析其行为成败的根由时,主要涉及以下六个方面: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别人的反应。上述成败的原因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JTS 133-2013水运工程岩土勘察规范.docx VIP
- 工程设计方案科学合理(3篇).docx
- 电子元器件选型要求规范实用经典要点.docx
- 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培训PPT课件.ppt
- 医疗器械独立软件(符合ISO 13485、MDR、FDA 21 CFR Part 820)软件配置控制程序2025年.docx
- sg500mx sg630mx sgxxhv光伏并网逆变器通信协议.pdf
- 湖北省荆门市2022年中考[生物]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pdf VIP
- 国际贸易公司办公室主任职责.docx VIP
- 2025年高考数学模拟试卷01(九省新高考新结构卷)及答案.docx VIP
- 码垛机机械手的整体设计论文大学毕设论文.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