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06第六章 节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利用1-3 食品微生物学课件.ppt

sp06第六章 节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利用1-3 食品微生物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p06第六章 节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利用1-3 食品微生物学课件.ppt

第三节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一、微生物发酵工程概念及其发展 1. 微生物发酵工程及其特点 微生物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某种特性,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工业规模生产的技术。 其主要内容:工业生产菌菌种的选育;最佳发酵条件的选择和控制;生化反应器(发酵罐)的设计;产品的分离、提取和精制等。 发酵工程具有以下优点:一步生产;采用温和条件;原料便宜;设备投资较少;有害的副产物较少。 其缺点:发酵产物浓度低;混有较多的异物;提取纯化精制工艺较繁,成本高;发酵废液和废渣等富含有机物需要处理。 2. 微生物发酵工程的发展概况 (1)微生物纯培养技术的建立,发酵工业实现了第一次飞跃。 (2)深层通气培养技术的引入,发酵工业实现了第二次飞跃。 (3)代谢控制发酵工程技术的产生,发酵工业实现了第三次飞跃。 (4)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发酵工业实现了第四次飞跃。 二、工业微生物发酵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微生物发酵分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产品的来源和特性划分,发酵工业的几种类型: (1)微生物菌体发酵 (2)微生物酶(蛋白)发酵 (3)微生物代谢控制发酵 (4)微生物转化发酵 (5)新型微生物发酵 第六章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本章是食品微生物学的第二大部分,即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微生物菌体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面包的制作;微生物发酵的类型、工艺和设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产物,包括酒精发酵、谷氨酸发酵、柠檬酸发酵、乳制品发酵等;副食品的酿造加工,包括酱油和食醋的酿制。 第一节 微生物菌体的利用 一、食用菌 食用菌属于蕈菌(伞菌)。食用菌是指可供人们食用的大型真菌。 1. 营养价值 含有相当高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多糖类、矿物质等营养成份,并且它的脂肪含量低,又富含纤维素。 一般食用菌所含的蛋白质是比较高的。 食用菌中脂肪的含量较低,而且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与植物油近似。 食用菌中含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B12、尼古丁酸、维生素D、C等。 2. 药用价值 食用菌含有很多对人体有保健治疗作用的有效成分,如真菌多糖、腺苷、嘌呤、嘧啶、三萜类、甾醇类、黄酮、牛黄酸、内酯、有机酸等成分。这些成分特别适合人体需要,对人体有极高的治疗价值,尤其是真菌多糖、腺苷、三萜类等成分。 食用菌的这些成分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如抗肿瘤、调节免疫、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降低血粘度、增强心脏功能、活血止血、消除结石、舒筋、活络、止痛、改善睡眠、提高细胞内各种酶活性、提高机体抗疲劳和抗应激能力等,且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3. 食用菌的培养技术 第一,培养菌种,即通过采收孢子或从菇体组织中分离出培养食用菌的菌丝体,并加以扩大繁殖。食用菌的菌种一般分为3级:母种、原种和栽培种。 第二,长成子实体。将繁殖好的菌种接种于草类或术屑等培养基质上,以培植食用菌的子实体。 能用于栽培种的培养基的原料有上百种,如稻草、麦秸、锯末、甘蔗渣和木条等。这些原料一般还添加人畜粪尿、KCl和MgSO4等以满足菌种对无机元素的需要。 银耳:性平和、味甘淡。有助于补脑强心、滋阴润肺、生津止渴、咳嗽除痰等效应。 (1)洋参银耳羹:银耳50克,西洋参粉25克,加水煮成羹,一日二次。可治失眠、眩晕、口渴、乏力。 (2)银耳桂圆汤:银耳40克,桂圆15克,清煮后,冷却后加少量冰。具有润肺、清渴、强心等作用。 二、螺旋藻 螺旋藻(Spirulina)属于蓝细菌。 1. 螺旋藻的形态和生活特征 螺旋藻外观为青绿色,显微镜观察成螺旋状,它是由多细胞组成的螺旋状盘曲的不分支的丝状体。 螺旋藻能利用阳光、CO2和其他矿物质合成有机物,同时放出氧气,光合效率高,单位面积产量比大田作物高出数十倍。大多数螺旋藻最适生长温度为25~36℃,最适pH为9~11,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其他许多生物都难以生存,而螺旋藻却能迅速生长繁殖。 2. 螺旋藻的生化组成特点 (1)蛋白质和氨基酸 蛋白质的含量在60%左右,由18种氨基酸组成。 还含有一些功能性的蛋白质,主要是拟生长因子(GFL)。 螺旋藻经化学诱变后,能大幅度地增强SOD的合成,并可从细胞中提取、分离和纯化出来,具有优越的产品性状。 荧光分子探针(FMP)是一种自然界罕见的有荧光的色素蛋白,FMP与其他配体分子,可以标记各种生物大分子。 藻胆蛋白,含量可高达干重的18%。它不仅是很好的纯天然的蓝色素,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而且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艾滋病的功效。 (2)维生素 螺旋藻含有维生素B1、B2、B3、B6、B12、E、PP及β-胡萝卜素、叶酸、泛酸等多种维生素。 其中维生素B12含量比动物肝脏高3.5倍,β-胡萝卜素、维生素A含量也很高。 (3)其他 γ-亚麻酸及其他不饱和脂肪酸 螺旋藻还含有多种人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