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the seventh chapter enzyme chemistry 酶 化 学 分子生物学教材.ppt

the seventh chapter enzyme chemistry 酶 化 学 分子生物学教材.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he seventh chapter enzyme chemistry 酶 化 学 分子生物学教材.ppt

第 七 章 酶 化 学;酶 的 研 究 历 史 1878年,Kuhne提出Enzyme(酶) 1897年,德国科学家 Hans Buchner 和 Eduard Buchner 成功地用不含细胞的 酵母提取液实现了发酵。 1926年,美国生化学家Sumner第一次从 刀豆分离到脲酶结晶,提出酶是蛋白质。 1978年,Altman提出RNA有催化功能。 1982年,Cech证实RNA有催化功能。;点击7.1 酶的概念、命名和分类;7.1 酶的概念、命名和分类;(1)习惯命名法:根据底物和反应类型来命名; (2)国际系统命名法:系统名称包括底物名称、 类型、反应性质,和酶字。;7.2 酶的化学本质和结构;辅酶;能阈学说;酶的中间产物学说;  【酶的中间产物学说的间接证据】;【酶的中间产物学说的直接证据】;从溶菌酶结构的研究中,已制成它与底物形成复合物 的结晶,并得到了X线衍射图,证明了ES复合物的存在。 ;酶的作用特点;7.4 酶的结构和功能;结合部位(Binding site):酶分子中与底物 结合的部???或区域一般称为结合部位。;氨基酸残基侧链;催化部位(Catalytic site): 酶分子中促使底物 发生化学变化的部位。;示牛胰蛋白酶活性中心;必须基团:酶表现催化活性不可缺少的基团。;活性部位的测定: 切除法 化学修饰法 X-射线衍射法;调控部位(Regulatory site): 有些酶分子除具有与底物结合的活性部位外, 还具有与非底物的化学物质结合的部位,这些 化学物质对其反应速率有调节作用。;酶的催化机制(1) Emil Fisher的锁钥假说;认为酶表面并没有一种与底物互补的固定形状, 而只是由于底物的诱导才形成了互补形状。;酶的催化机制(3) 邻近效应与轨道定向学说;-OH的亲核催化(胰蛋白酶);共价催化;酶原的激活;7.5 酶的反应速率和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Km — 米氏常数 Vmax — 最大反应速度;双倒数作图法;2、pH 的影响;3、温度的影响;制备过程失去 辅助因子的酶;5 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可逆抑制 —— 竞争性抑制;琥珀酸; 可逆抑制 —— 非竞争性抑制; 可逆抑制 —— 反竞争性抑制;抑制类型;7.6 酶活力的测定;2、酶的比活力: 即每毫克蛋白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数,或者 每克酶制剂或每毫升酶制剂含有多少个活力单 位。对同一种酶来说,比活力愈高,酶愈强。;3、酶的转换数: 指一个酶在底物浓度饱和时每单位 时间所能转换的底物分子数。 见P283;7.7 调节酶、同工酶、多酶系和诱导酶;;二、同工酶:乳酸脱氢酶 三、多酶系:丙酮酸脱氢酶系 四、诱导酶:β-半乳糖苷酶 P286;7.8 个别酶 一、溶菌酶:糖苷酶 二、尿激酶:溶血栓的激酶 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清除体内氧自由基 见P288;7.9 酶在人类生活上的重要性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