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三 孟子 社会思想史复习知识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 孟子 社会思想史复习知识课件.ppt

孟子 (前372~前289年),名轲,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县)人。儒家学派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思想家,被尊为“亚圣”。 孟 子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第一节 性善论 第二节 以“仁政”为中心的社会整合方案 人性善 1、人与生俱来地具有一种原始的善良之心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第一节 性善论 人何以有恶? 《孟子·告子上》 “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不能尽其才者也”。 “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 1、有赖于个人的操守与培养:“求放心” 孟子谓戴不胜曰:“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 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滕文公下》)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告子上》) 2、社会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以“仁政”为中心的社会整合方案 理论基础——性善论 实施原因——仁政是得天下、治天下之根本 基本方式——推恩 中心思想——保民 经济基础——制民之产 实施原因——仁政是得天下、治天下之根本 施仁政、行王道是平治天下的根本所在; 仁义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是一切社会秩序的保证; 人民久苦于虐政而期盼仁政。 《孟子·离娄上》“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行仁是得人之道。 仁政是战胜之道。 施仁政、行王道是平治天下的根本所在;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厌。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梁惠王上》) 仁义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是一切社会秩序的保证; 人民久苦于虐政而期盼仁政。 “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公孙丑上》)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梁惠王上》) 基本方式——推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梁惠王上》) 中心思想——保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尽心下》)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