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MSA丈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
内部资料 严禁翻印
测量系统分析
参考手册
第三版
1990年2月第一版
1995年2月第一版;1998年6月第二次印刷
2002年3月第三版
?1990?1995?2002版权
由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所有前言
本参考手册是在美国质量协会(ASQ)及汽车工业行动集团(AIAG)主持下,由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供方质量要求特别工作组认可的测量系统分析(MSA)工作组编写,负责第三版的工作组成员是David Benham(戴姆勒克莱斯勒)、Michael Down(通用)、Peter Cvetkovski(福特),以及Gregory Gruska(第三代公司)、Tripp Martin(FM公司)、以及Steve Stahley(SRS技术服务)。
过去,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各有其用于保证供方产品一致性的指南和格式。这些指南的差异导致了对供方资源的额外要求。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特别工作组被特许将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所使用的参考手册、程序、报告格式有及技术术语进行标准化处理。
因此,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同意在1990年编写并以通过AIAG分发MSA手册。第一版发行后,供方反应良好,并根据实际应用经验,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这些建议都已纳入第二版和第三版。由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批准并承认的本手册是QS-9000的补充参考文件。
本手册对测量系统分析进行了介绍,它并不限制与特殊生产过程或特殊商品相适应的分析方法的发展。尽管这些指南非覆盖测量系统通常出现的情况,但可能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应直接向顾客的供方质量质量保证(SQA)部门提出。如果不知如何与有关的SQA部门联系,在顾客采购部的采购员可以提供帮助。
MSA工作组衷心感谢: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副总裁Tom Sidlik、福特汽车公司Carlos Mazzorin,以及通用汽车公司Bo Andersson的指导和承诺;感谢AIAG在编写、出版、分发手册中提供的帮助;感谢特别工作组负责人Hank Gryn(戴姆勒克莱斯勒)、Russ Hopkins(福特)、Joe Bransky(通用),Jackie Parkhurst(通用(作为代表与ASQ及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国际ASTM)的联系。编写这本手册以满足汽车工业界的特殊需要。
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于2002后取得了本手册的版权和所有权。如果需要,可向AIAG订购更多的本手册,和/或在得到AIAG的许可下,复制本手册的部分内容,在各供方组织内使用。(AIAG联系电话:248-358-3570)。
2002年3月
MSA第三版快速指南
测量系统类型 MSA方法 章 基本计量型 级差,均值和极差,方差分析(ANOVA),偏倚,线性,控制图 三 基本计数型 信号探测,假设试验分析 四 不可重复
(例如,破坏试验) 控制图 三、四 复杂计量型 极差,均值和极差,ANOVA,偏倚,线性,控制图 三、四 多重系统,量具
或试验台 控制图,方差分析(ANOVA),回归分析 三、四 连续过程 控制图 三 其他情况 替代法 五 其它 White Papers可在
http://www.,/publications/quality/msa3.html中
查到
注:关于GRR标准差的使用
传统上,惯例是用99%的分布代表测量误差的“全”分布,由系数5.15表示(此处,σGRR乘以5.15用来表示全分布的99%)。
99.73%的范围由系数6表示,是±3σ并代表“正态”曲线的全分布。
如果读者选择提高全部测量变差的覆盖水平或分布至99.73%,在计算中请使用系数6代替5.15。
在等式完整和结果计算中了解使用哪个系数是关键的。如果在测量系统变差和公差之间进行比较,这一点特别重要。目 录
第一章 通用测量系统指南 1
第一章一第一节 2
引言、目的和术语 2
测量数据的质量 2
目的 3
术语 3
术语总结 4
真值 9
第一章—第二节 10
测量过程 10
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 11
变差来源 13
测量系统变异性的影响 15
对决策的影响 15
对产品决策的影响 16
对过程决策的影响 17
新过程的接受 18
过程设定/控制(漏斗实验) 20
第一章—第三节 22
测量战略和策划 22
复杂性 22
确定测量过程的目的 22
测量寿命周期 23
测量过程设计选择的准则 23
研究不同测量过程方法 24
开发和设计概念以及建议 24
第一章—第四节 25
测量资源的开发 25
基准协调 26
先决条件和假设 26
量具来源选择过程 27
详细的工程概念 27
预防性维护的考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