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0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0课
《古诗两首》之“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教材简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选自人教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人间真情专题中,是一篇精读课文,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学习这篇课文旨在使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2. 说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古诗的特色,努力促使学生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会读会写五个生字;了解诗人情况,在理解诗句以及重点词语含义的基础上,能够背诵、默写古诗,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手边的工具书以及课前查找的资料了解诗人,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使学生感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3.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课情真意切且诗文优美,富于想象的特点,制定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有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再依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把理解诗句作为教学难点,课堂中采取“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自主学习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内涵。
二、说学情:
这是本册中学生第二次学习古诗,学生已经明确了学习古诗的基本要求。但是学生年龄小,对古诗的句义理解把握不好,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难以准确体会。教学中,教师要花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去加强引导。
三、说教法、说学法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文本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诗文对照,理解诗词大意:2、品词析句,体会诗词情感:3、以朗读为主线,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题意。
1、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
2、揭示课题,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
3、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4、师生互动,了解黄鹤楼:课件展现黄鹤楼雄姿;交流资料,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真挚友谊的故事。
二、初知诗意,质疑梳疑。(小组)
1、自由练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读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或注释了解诗的大意,质疑问难;
4、汇报交流自学成果。把你学到的、理解的告诉大家。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三、赏析佳句,入境悟情。
1、自学第一二句思考:
(1)第一二句交代了什么?诗句的意思呢?
(2)你对“故人”“西辞”“烟花三月”的理解如何?
(3)想象一下,朋友告别会怎么做,怎么说?
(4)这两句在叙事之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5)指导朗读第一二句诗句。
2、自学第三四句,思考
(1)体会“远影”“ 碧空尽”“唯”“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2)诗人是如何将他复杂的心情表达出来的呢?
(3)这两句诗的意思呢?
(4)指导朗读第三四句两句。
3、朗读诗歌,从最后一句中,你体会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四、回归整体
1、谁能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从诗句中,你能体会到怎样的感情?从那些诗句可以体会到? 3、指导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五、拓展学习
1、除了我们学习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别董大(高适)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山中送别------(王维)
送别 ------(王之涣)
2、简要理解诗意。
六、说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
情深意长
五、预期效果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语言的美,并积累语言。熟读自然成诵,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记忆,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反诈防骗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docx
-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满分突破主题专练:专题02 人与动物主题续写(解析版).doc VIP
- GA 423-2015 警用防弹盾牌.pdf
- 社区生鲜招商方案.docx VIP
- MSD(湿敏器件防护)控制规范精讲.doc
- 最新2025年行政执法证完整考试题库必背100题(含标准答案).pdf VIP
- 标准图集-05G525吊车轨道联结及车挡(适用于钢吊车梁).pdf
- 精编单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宋跃版)习题参考答案资料.docx
- 3.2 体量与力量——雕塑的美感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pptx
- 2024年四川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合集共10套.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