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优秀课件 (2).ppt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蒹 葭 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 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 溯 洄从之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在水之湄 道阻且跻 水中坻 水之涘 水中沚 jiān jiā yī rén sù huí qīqī xī méi jī chí sì zhǐ 注意读音 三节诗有什么特点? 和 和 1、韵脚 苍、霜、方、长、央 萋、晞、湄、跻、坻 采、已、涘、右、沚 2、叠词 苍苍、萋萋、采采 还有“所谓伊人······”、“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3、诗人用了不同的字眼,对景物的形态和变化,反复进行了描绘。 不同形态 不同时间 不同地点 路途艰难 伊人所在地 苍苍 为霜 一方 且长 水中央 凄凄 未睎 之湄 且跻 水中坻 采采 未已 之涘 且右 水中沚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音乐美 音乐美 建筑美 建筑美 小结: 该诗四字一句,节奏鲜明而短促,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产生了一唱三叹,余音绕梁的效果。 所谓伊人 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 道阻且长 宛在水中央 白露未晞 在水之湄 道阻且跻 宛在水中坻 所说的,也指所怀念的 逆流而上 顺流而下 艰险,指道路难走 好像 干 岸边 高 水中高地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在水之涘 道阻且右 宛在水中沚 芦花白灿灿的样子。茂盛,众多 停止 水边 道路迂回曲折 水中的小块陆地 试一试,相信你也能用优美的语言来译读余下的两章。 芦苇初出青翠翠, 清晨露水变成霜。 伊人呀,你在哪? 逆流而上去寻她, 道路艰难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寻她, 仿佛在那水中央。 请你试用这样的一句话来描绘诗中优美的画面。 读 句,我仿佛看到 了__________,让我 。 例: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我仿佛看到了萧瑟的秋风中苇丛起伏,芦花白茫茫一片,让我感受到清冷的氛围。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大家是怎么体会到这种情感的? (1)思念向往。 (2)执著、坚贞不渝。 (3)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 想象“伊人”的形象 诗人苦苦追寻的“伊人”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 “在追寻的路上,我们热烈地期盼和追寻这美好,也许追求的前路不能实现,但路上的风景我们的希望足以温暖我们无悔的青春。” 比较《关雎》与《蒹葭》有什么不同? 1、内容上。 《关雎》重于叙事,从诗中可以看到小伙子从爱上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 《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三章反复咏叹,突出主人公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情感韵味更浓郁。 2、表现手法上 《蒹葭》比《关雎》的“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含蓄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文字简约。通过简约的文字将主人公那痴迷执着的形象含蓄地表现出来。 b、形象朦胧。虽然主人公的执着和追慕对象的高洁的形象令人深刻,但在外貌等方面却显得朦胧让人遐想无限。 c、余音绕梁。诗只写寻求之难,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结果如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总结 音乐美 建筑美 含蓄美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文字简约、形象朦胧、余音绕梁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本只称《诗》,或举其整数城“诗三百”。后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为《诗经》 《诗经》分为“风” “雅” “颂”三部分。 《诗经》的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 兴” 《诗经》的“风”“雅”“颂” “风”有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各国当地的土风民谣。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风”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小雅74篇,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 “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内容以颂扬为主。 《诗经》的“赋”“比”“兴” 赋就是陈述铺叙,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或情感

文档评论(0)

中小学PPT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小学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