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软件规模估计-功能点法
软件规模估计-功能点法课程内容 功能点法介绍 软件规模估计 功能点法的特点 目前主流的功能点分析方法 IFPUG功能点法的发展 软件规模估计 目的与作用 根据估计结果对项目的工作量、进度和费用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制定计划以及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跟踪计划。 主要的估计方法 LOC (Line of Code) 功能点法 功能点法的特点 处理的是外部特征。 处理的是对用户来说非常重要的特征:软件提供的功能。 容易使用,特别是在项目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就能够采用。 作为一个客观、真实、有效的数据,可以和财务数据进行关联,得到更有意义的数据。 和源代码所采用的语言彼此独立。 可以得到生产力数据:每个生产单元的服务或产品的人工费用。 关注于将要提交的事物而不是该事物是如何实现的。 目前主流的功能点分析方法 IFPUG (International Function Point Users Group)功能点分析法 最早由IBM的Albrecht提出。本课程将介绍该方法。 IFPUG 功能点提供了一种清楚、详细地计算功能点的方法,并且确保计算结果的一致性;该方法中提供了工作指南,以及一个可支持自动化测试的框架;该手册的编写非常合理,容易学习和使用,初学者或有经验的专业人员都可以从中获得帮助。 目前IFPUG成立了专门的认证管理部门推广CFPS (Certified Function Point Specialist )认证,以培养更多的功能点分析方法方面的专业人才。 荷兰软件功能点分析方法(NESMA) 由荷兰软件度量协会发展并维护。 MKII功能点分析方法 毕马威管理咨询公司提出。 全功能点分析方法 被人为是第二代功能点分析方法。 IFPUG功能点分析方法的发展 1979年 IBM的Albrecht发表的Measuring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roductivity(《应用软件开发生产率》)成为公认的功能点分析方法的鼻祖文献。 1984年 IBM发表第一个功能点规范IBM CIS A Guidelines313AD/M Productivity Measurement and Estimate Validation。 1988年 国际功能点协会发布了Function Point couting Practices Manual 2.0版本,即《功能点实践手册》。 1990年 发布《功能点实践手册》3.0。 1994年 发布《功能点实践手册》4.0。 1999年 发布《功能点实践手册》4.1。 2003年 10月6日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接纳认可《国际功能点协会(IFPUG)4.1版本未调整功能点计算手册》,正式的国际标准编号为ISO/IEC20926:2003。 功能点分析的一般步骤 确定功能点计数类型 识别软件的应用边界 识别数据功能以确定其复杂度以及UFP 识别事务功能以确定其复杂度以及UFP 确定UFP数 确定值调整因子 计算调整FP数 IFPUG4.2相关概念及定义 用户 指明用户功能性需求的任何人和/或任何时候与软件通信或互动的任何人或事物。 用户视角 是对业务功能的描述。此外,它应该 : 被用户认可。 可以用来计算功能点数。 能以不同的文档形式出现。 IFPUG4.2相关概念及定义 用户可识别 是指为处理而定义的需求或/和能被用户和软件开发者赞同和读懂的数据组。 应用边界 定义了应用的外部范围。 内部应用与外部用户世界的概念接口;起一种“膜”的作用,数据就是通过这层膜进出应用。 包含被应用维护的逻辑数据; 协助识别在应用中查询但不在应用中维护的逻辑数据 依赖于用户对应用外部业务的视角;它与技术和/或实施方式相独立。 IFPUG4.2相关概念及定义 范围 定义了一组(部分)被度量的软件;由功能点计数的目的决定;确定功能点计数中包括的功能;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应用。 控制信息 是影响应用基本处理过程的数据。它指明了处理什么,何时处理或处理方式。 IFPUG4.2相关概念及定义 外部输入(EI) 是处理来自应用边界之外的数据或控制信息的基本处理过程。EI的主要目的是维护一个或多个ILF并且/或者改变系统的行为。 EI应该满足下面所有规则: 数据或控制信息从应用边界之外输入。如果穿过边界的数据不是改变系统行为的控制信息,那么至少应维护一个ILF。 对于已识别的处理过程,至少满足下面三个条件之一: 处理逻辑与该应用中其它EI所用的处理逻辑不同。 该组已识别的数据元素不同于该应用中其它EI的数据元素。 所涉及的ILF或EIF不同于该应用中其它EI所涉及的文件。 IFPUG4.2相关概念及定义 外部输入(EI) EI的复杂度取决于FTR(参考文件类型)和DET(数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