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章第一节酸味剂资料
Map of the tongues taste receptors. 2、酸味剂 (Acidity Regulators) 酸味剂指可调节食品pH值,维持或调节食品酸味感的添加剂。 功能类别代码,01;CNS: 3、酸味剂在食品中作用 §2 食品酸味剂机理 一、酸味剂的种类及味感特征 食品中天然存在的主要是有机酸。作为酸味剂使用的主要为有机酸,是人工合成天然等同物。无机酸使用较多的仅有磷酸。 [常用的酸味剂] 目前在食品中常用的酸味剂有以下几类: 磷酸、枸橼酸、酒石酸、偏酒石酸、苹果酸、富马酸、抗坏血酸、乳酸、葡萄糖酸、乙酸及琥珀酸; 柠檬酸钠、柠檬酸钾、柠檬酸一钠、乳酸钙等 三、味感特征 四、影响酸味的因素 影响酸味的因素,包括以下三方因素:酸酸味剂的强度与刺激阈 、 温度和其他味觉 (一)酸的强度与刺激阈 酸味的强弱不能单用pH值来表示。弱酸所具有的未解离的氢离子(与pH值无关)与酸味也有关系。 同一浓度比较不同酸的酸味强度,其顺序为: 盐酸>硝酸>硫酸>蚁酸>醋酸>枸橼酸>苹果酸>乳酸>酪酸。 ── 浓度表达,柠檬酸刺激阈值:25~80ppm。 ── pH值表达,无机酸酸味阈值pH值3.4~3.5,有机酸3.7~3.9。 而对缓冲溶液来说,即便是离子浓度更低也可感觉到酸味 (二)温度 酸味与甜味、咸味及苦味相比,受温度的影响最小 酸以外的各种味觉在常温与0℃时的阈值相比,各种味觉变钝。例如: 盐酸奎宁的苦味约减少97%; 食盐的咸味减少80% ; 蔗糖的甜味减少75% ; 而柠檬酸的酸味则仅减少17%。 (三)其他味觉 甜味与酸味易互相抵消。 酸味与苦味、咸味一般无消杀现象。 酸味剂与涩味物质或收敛性物质(如单宁)混合,会使酸味增强。 §3 常用的酸味剂 一、乙酸(Acetic Acid) 二、柠檬酸(Citric Acid) 三、乳酸(Lactic Acid) 四、苹果酸(Malic Acid) 五、酒石酸(Tartaric Acid) 六、磷酸(Phosphoric Acid) 七、Vc 一、枸橼酸(Citric Acid) 柠檬酸,3-羟基-3-羧基戊二酸 分子式C6H8O7·H2O CNS:01.101 枸橼酸有无水和单水物2种,有强酸味。 溶点153℃(无水)和135℃(单水)。 水合物在干燥空气中易风化,无水物在潮湿空气中可吸湿。 易溶于水、乙醇,也可溶于乙醚。 1%水溶液的pH值为2.31, pK1=3.14, pK2=4.77,pK3=6.39。 酸味柔和、爽快,入口即可达到最高酸感,但后味延续时间较短。 与枸橼酸钠复合使用,可缓和它的酸感锐利,酸味更好。 使 用 范 围 酸味剂、酸味剂、螯合剂及抗氧化增效剂,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清凉饮料0.13%~0.3%; 果汁、果冻、果酱、冷饮、糖果约1%。 注意事项 要注意配料时的添加顺序,应在防腐剂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糖精钠等溶液之后添加,以防止形成难溶于水的山梨酸及苯甲酸、糖精的结晶。 它的无水物多用于粉末制品,酸度强,用量均可比单水物少10%。 二、苹果酸(Malic Acid) 使 用 1.范围 可作为酸味剂、pH值调节剂及抗氧化增效剂,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2.注意事项 苹果酸酸味圆润,刺激缓慢但持久,正好与枸橼酸呈味特性互补,可增强酸味。 另外,在水果中使用有很好的抗褐变作用。 高浓度时,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 三、酒石酸(Tartaric Acid) 四、乙酸(Acetic Acid) CNS:01.107 乙酸天然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是食品的正常成分,在脂肪酸和糖类代谢中均有涉及,并以乙酰辅酶A的形式出现。 据报道每人每天从醋或其他来源吃入1g 醋酸没有不好的作用,但长期大量食用被认为是引起Laennec型肝硬变的因素。 浓醋酸有腐蚀性、刺激性,对皮肤有刺激痛和灼伤作用。 五、乳酸(Lactic Acid) (三)使用 六、磷酸(Phosphoric Acid) 别名:正磷酸 化学结构:H3PO4 98.00 CNS:01.106 食用级磷酸通常浓度在85%以上,无色无臭透明浆状液体,其稀溶液有愉快的酸味,酸味度是柠檬酸的2.3~2.5倍,有强烈的收敛味与涩味。pK11.96,pK26.70,pK312.32。 LD50:大鼠口服1530mg/kg体重 ADI:70mg/kg体重 代谢:参与机体正常代谢,磷最终可由肾及肠道排泄 使 用── 酸味剂、螯合剂、抗氧化增效剂 §3.酸味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一、加入的顺序与时机 酸味剂大都电离成H+,它可以影响食品的加工条件,可与纤维素、淀粉等食品原料作用,和其他食品添加剂也相互影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