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鹤岗市现在煤矿放顶煤开采设计
鹤 岗 市 现 在 煤 矿
放顶煤开采设计
鹤 岗 市 现 在 煤 矿
二O一〇年三月三日
鹤岗市现在煤矿放顶煤开采设计
一、矿井概况
矿井鹤岗市现在煤矿位于兴山区北部,矿井始建于1994年,开采煤层为7#、8#两煤层,矿井六证一照齐全有效。
矿井的主井井口标高为+331.8m,副井井口标高为+333.8m。矿井最低标高为+148m。
提升方式:斜井单钩串车提升。
通风方式:中央并列压入式。
采煤方法:后退式走向短壁,工作面支护采用“π”型钢梁与液压单体、对棚配套支护顶板,柱距、排距均为0.8m。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及上级有关的法令、法规规定,特编制回采工作面放顶煤开采设计。
二、煤层与煤质
7号煤层:为复煤层,夹石较少,靠近底板1.3米处有数层夹石,煤质较好。煤厚为3.89—4.51米,倾角6°,煤层顶板为粗砂岩,底板为细砂岩,与下部8号煤层间距为8—15米;
8号煤层:为复煤层,顶板下0.4-0.5米处有一层0.1米的夹石,呈褐色,较稳定。原始煤厚为1.31—1.73米,倾角6°,煤层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细砂岩。下距13号煤层45—85米;
7号煤层的煤种为1/3焦煤,灰分13.41%,挥发分35.35%,硫含量0.13%,发热量27.63—29.45MJ/kg。
8号煤层的煤种为1/3焦煤,灰分10.8%,挥发分33.83%,硫含量0.68%,发热量33.2MJ/kg。
三、地质构造
该矿区位于兴凯湖——布列亚山地块上的老爷岭地块,佳木斯隆起带上的太平沟隆起鹤岗凹陷中部。
矿井地质构造简单,多以断层为主。并有轻微的褶曲。主要断层有: F49(矿界断层)、F19、F20、F21、。特征见下表:
断层 产 状 落差
(m) 走 向 倾 角 倾角 性质 F49 N20—60o NE 35° 正 70 F19 N25°—45° NE 10° 正 10—20 F20 N25°—50° NW 20° 正 20—40 F21 N10°—30° SE 20° 正 15—35 矿区范围内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开采过程中,应认真对照,断层附近注意压力及有害气体的变化。详细探明断层的走向、倾向及伴生其它构造。
四、采煤方法的选择
(一)、采煤方法
1、根据区域煤层赋存条件,采用走向短壁全部垮落法。矿井开采的7#层煤层厚度在3.89—4.51米,倾角6°,发火期8-12个月,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及有关法令、法规,放顶煤开采的规定。
2、矿井煤质中硬且采空区冒落高度能够达到采高的1.5倍。
3、煤层倾角缓,区段面积小,回采速度快,采放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二)、采煤工艺
1、工艺流程:打眼→摘中心柱→推溜子 →打中心柱→打斜戗柱→挂超前网→装药→放炮→串梁→打基本柱
2、落煤方式:放炮落煤
3、装煤方式:人工攉煤上溜子,
4、运 煤:工作面溜子→顺槽溜子→煤仓→装车→主井→地面。
5、爆破说明书:
1)打眼、装药方法及要求工作面采用人工打眼,采用正向装药。
⑴炮眼布置:工作面采高<2.0m,打眼范围在工作面硬帮,每循环打眼个数及角度、装药量见回采规程中的爆破说明书及火药消耗基础表。
⑵装药规格要求:雷管品种采用煤矿许用8#瞬发电雷管,火药采用煤矿许用乳化炸药。
五、水文地质
1、矿区内无含水层。采动揭露的F49断层,通过生产实践观察基本上不导水。地下水主要为裂隙含水,采区范围内与地面无直接水力联系,其地下水来源于地面雨水通过岩层裂隙渗透而成,由于没作试验,渗透系数不清,采区范围内单位涌水量为0.2—1.0立方米/小时。涌水形式基本以滴水为主。
2、该范围内的兴山矿旧采区,与本区较远且无积水区,所以不受其影响。
六、 支护设计
一、单体支柱工作面的支护设计
(一)使用顶底板控制设计专家系统
1、按煤层采高8~10倍岩重计算:
9×25×0.92=207KN/m2
2.合理支护强度的计算
采用经验公式计算:
据公式
式中:
h –采高2m;
r –顶板岩石容重2.5KN/m3;
k –工作面支柱应该支护的上覆岩层厚度与采高之比4;
Pt =122.6kN/m2
3.支柱实际支撑能力计算
据公式:
式中:
Kg – 工作系数1.3 ;
Kz – 增阻系数.8 ;
Kb – 不均匀系数1.2 ;
Kh – 采高系数.8 ;
Ka – 倾角系数.8 ;
R – 支柱额定工作阻力294.3 KN;
Rt =235.06 KN。
4.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密度计算
据公式,
式中:
Pt – 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641.71 KN/m2;
Rt – 支柱实际支撑能力,235.06 KN/根;
n = 支柱密度,2.73 根/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1年北京市各区一模试题分类解析之六数列(必修五).doc
- 2011年山东聊城商业市场调研报告(9月8日).doc
- 2011年某煤矿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doc
- 2011年高中物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第二章相互作用(22力的合成与分解).doc
- 2011某矿井安全技术管理制度汇编.doc
- 2011毕业论文设计-局域网即时通讯软件原型的设计与实现.doc
- 2011浙江蒋村三号支路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 2011钦州港新城区8万平方米农民回建房工程1234公寓楼监理实施细则(土建).doc
- 2011韶关仁化丹霞山1号项目整体营销方案.doc
- 2012妇幼保健院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华建2013.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