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粉虫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畜牧渔业论文
黄粉虫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畜牧渔业论文
黄粉虫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李垚垚,郭冉
(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摘要:从大菱鲆的生长指标、形体指标和体成分分析来考察替代效果,旨在为确定黄粉虫在大菱鲆饵料中的最适添加量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黄粉虫添加量的增大,各实验组大菱鲆成活率(SR)无显著性差异(P>0.05)。D4组,即添加量为24%,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最高,分别为(594.37,2.62),与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均显著高于D2组(P<0.05),即添加量为8%的实验组,总体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各实验组肥满度(CF)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实验组脏体比(VSI)和肝体比(HIS)随着黄粉虫添加量增大均有升高的趋势。各实验组全鱼粗蛋白和粗脂肪的湿基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的湿基含量随着黄粉虫添加量的增大出现趋于减小的趋势,D3、D4和D5组肌肉粗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黄粉虫可以作为蛋白源替代一部分鱼粉在大菱鲆饵料中添加,最适添加量在20%~25%之间。
关键词:大菱鲆;黄粉虫;生长代谢
作者简介:李垚垚(1991.4-),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水产动物饲料与营养。E-mail:[emailprotected]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6.05.006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鲽形目、菱鲆科、瘤棘鲆属,拉丁学名Psetta maxima,英文学名Turbot,中文学名瘤棘鲆,俗称欧洲比目鱼和多宝鱼。大菱鲆作为引进品种,缺乏品种更新,面临着种质退化、抗病力下降的难题。之后又由于“多宝鱼事件”的发生,整个产业链受到了其他鱼类品种的冲击,导致销量锐减,价格一路下滑[1]。为了振兴大菱鲆产业,在加强育苗技术投入的同时,还应当寻求其他出路,多管齐下。众所周知,养殖成本中饵料成本占到了40%,而饵料成本中,蛋白成本又最高。所以,寻求大菱鲆饵料中鱼粉替代蛋白源,优化饵料配方也可以为大菱鲆产业振兴贡献一份力量。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L.),俗称面包虫,属鞘翅目。黄粉虫干粉的粗蛋白含量高达60%,相当于鱼粉,但是其干重成本只有国产鱼粉的3/5左右[2]。本实验选用了黄粉虫粉来替代大菱鲆饵料中的鱼粉,设计了不同的替代梯度,从生长指标,生化指标等多方面考察黄粉虫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的影响,确定最适添加量。之前还没有黄粉虫粉运用于大菱鲆饵料的相关报道,期待本实验能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1试验方法
1.1实验饵料
本实验根据大菱鲆营养需求,以鱼粉和黄粉虫粉为蛋白源,鱼油、玉米油为脂肪源,面粉为糖源,蛋白质水平为50%,设计了5组饵料D1(对照组),D2,D3,D4,D5,黄粉虫粉含量逐渐递增,分别为(0、8%、16%、24%、32%),鱼粉比例逐渐递减。饵料配方及化学成分分析见表1。
1.2试验方法
1.2.1饲养管理对所购进的大菱鲆鱼苗在循环水水族箱(60 cm×40 cm×50 cm)驯养两周,使其完全接受培养条件。实验前禁食一天,随机分组,每种饵料作为一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共15个水族箱,每箱40尾,平均体重为(4.0±0.2)g。称出每箱大菱鲆总重,为初重(W0),以D1为对照组。开始实验后,每天投喂2次(08:00,20:00),饱食投喂,半小时内有少量剩余,计算每次投喂的饵料重量,24小时增氧,每周全部换水2次。温度控制在(17±2)℃,盐度为(29.7±3)‰,溶氧为(5.65±1.01)mg·L-1,氨氮为(024±0.05)mg·L-1,pH值为(7.47±0.11)。餐后1 h吸出箱底的粪便和食物残渣,每天早晨餐前记录天气和水温,每两周测定盐度、pH、溶氧和氨氮指标一次,并记录。实验周期为10周。
各主要原料成分分析见表2。
1.2.2样品采集实验结束后对所有大菱鲆禁食一天。称出每箱大菱鲆总重,为末重,同时记录大菱鲆尾数。均用MS222麻醉。每箱随机取3尾大菱鲆做全鱼样品,擦干体表,称湿重,于105 ℃恒温烘至恒重(干重),用微型搅碎机绞碎,置于-20 ℃冰箱中存做全鱼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的测定。再每箱任取5尾大菱鲆,分别称体重、量体长、解剖,取内脏称重,取肝脏称重,取背部肌肉称重(湿重),于105 ℃恒温烘干至恒重(干重),用微型绞碎机绞碎,置于-20 ℃冰箱中存做肌肉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的测定。
1.2.3饵料、全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饵料和鱼体常规成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黄河兰州市区段秋季鱼类资源现状调查-畜牧渔业论文.doc
- 黄河口刺参苗种的盐度适宜性研究-畜牧渔业论文.doc
- 黄河陕西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畜牧渔业论文.doc
- 黄河河口段水环境因子演变分析-化工.doc
- 黄河陕西段2种主要经济鱼类资源调查及其生物学性状分析-畜牧渔业论文.doc
- 黄河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及保护对策-畜牧渔业论文.doc
- 黄河鲤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畜牧渔业论文.doc
- 黄淮海区域小麦、玉米双机收籽粒:实施措施及建议.doc
-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畜牧渔业论文.doc
- 黄石市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oc
- 废旧环保型汽车拆解项目技术进步与创新发展趋势分析报告.docx
- 种草经济下的电商内容营销策略优化:2025年行业发展趋势洞察报告.docx
- 2025年电商平台售后服务客户体验优化策略.docx
- 绿色消费理念传播效果与消费者行为引导策略协同效应研究.docx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市场潜力与运营效益分析报告.docx
- 教育机构2025年线下校区扩建项目与区域教育创新研究报告.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SDN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与优化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生物饲料添加剂研发成果鉴定报告:市场动态与政策影响.docx
- 虚拟现实新闻制作跨平台兼容性2025:技术挑战与用户体验优化报告.docx
- 数字时代2025年文化与科技融合在数字博物馆展览设计中的应用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