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鲟科鱼类资源现状-畜牧渔业论文.docVIP

黑龙江鲟科鱼类资源现状-畜牧渔业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黑龙江鲟科鱼类资源现状-畜牧渔业论文

黑龙江鲟科鱼类资源现状-畜牧渔业论文 黑龙江鲟科鱼类资源现状 韩骥,王云山,李文龙,胡光源,李育东 (黑龙江省水生动物资源增殖保护站,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鲟科鱼类(Acipenseridae)是一群古老鱼类,世界现存约有28种,并有许多亚种和杂交种。 鲟鱼类是淡水鱼类中个体最大,寿命最长的鱼类之一。鲟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极高。鲟鱼肉蛋白质含量26%~30%,其蛋白质含十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鲟鱼的肉质优于三文鱼,生吃鲜嫩滑爽,其软骨,皮、鳍、肝、肠等都可以烹制成美味的佳肴。鲟鱼子酱(黑鱼子酱)被称为“黑色黄金”。 鲟鱼类是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最严重的鱼类之一。目前所有的鲟鱼类资源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已濒临灭绝,主要原因是人为酷捕、兴修水利和环境污染所致。鲟形目鱼类均分布于北半球,主要集中在欧洲的里海、黑海和咸海地区,环绕北太平洋的亚洲东部和北美洲西部以及北美洲东海岸地区。在欧洲有12个种,美洲有9个种,亚洲特有种类有7种。分布于我国水域的有8种鲟鱼,其分别隶属2科3属,主要分布在长江水系、黑龙江水系和西北的新疆三个区域内,即栖息于黑龙江水系的施氏鲟和达氏鳇,栖息于长江水系的中华鲟、白鲟和达氏鲟,还有20世纪80年代分布于新疆地区伊犁河的裸腹鲟、额尔齐斯河的小体鲟和西伯利亚鲟。 黑龙江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达氏鳇(Huso dauricus)分别隶属于鲟科的鲟属和鳇属,其中鳇属鱼类全世界仅有两种,即生活在黑海、里海的欧洲鳇(Huso huso)和黑龙江的达氏鳇。鲟科鱼类性成熟晚、世代周期长,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很难修复。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黑龙江的鲟科鱼类资源,有必要对黑龙江的鲟科鱼类的捕捞群体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能够更清楚地了解鲟科鱼类的资源现状,制定出更科学的保护增殖措施,更好地利用黑龙江的鲟科鱼类资源,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黑龙江鲟类资源的现状 黑龙江全长2 284 km,每年封冰期为6个月,明水期年平均水温16.18 ℃。黑龙江的商业捕捞开始于1958年,由于当时的捕捞生产力水平很低,方法为人力划船用流刺网作业或围网作业,因此产量很低,仅41 t。黑龙江鲟科鱼类的最高产量出现在1987年,达452 t,实现历史产量最高峰,具体可看图1中国黑龙江历年鲟鳇鱼产量变化。 根据可查的鲟鳇鱼连续年产量的统计资料显示,黑龙江鲟鳇鱼年产量从1967~2010年,可分为两个阶段。见图1图2。 1967~1987是第一个阶段。在这阶段内,鲟鱼产量快速增加,有学者把这个时期又划分成前后两期。1969~1979为第一阶段的前期,在这一时期鲟鱼产量稳步攀升,由1969年的10 t左右稳步增长到1979年的80 t左右,其中在1976年达到一个小高峰,产量约为100 t ,这11年产量增长率平均上升了39.39%。增长幅度大是这个阶段的显著特点,但是由于基础产量少,致使绝对增长量偏小。由于国内鲟科鱼类资源丰富,且人们的捕捞强度相对较低,所以鲟科鱼类资源的消耗与其他国家比较而言,程度较低。1980~1987年为这一阶段的后期,在这一时期鲟鱼年产量实现快速增长,8年间鲟鳇鱼产量从1979年的80 t增长到1987年的452 t,实现历史年产量最高峰,年平均增长达50%以上。绝对增加量大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其绝对增长量与前期相比提高了4倍,年平均增长量与前期相比增加了6倍,但是在此期间的人们的绝对捕捞强度也非常大,致使鲟鳇鱼资源消耗程度高。 1987~2010年为第二个阶段。在此阶段内鲟鱼资源的年产量由快速下降转为缓慢递减并趋于平稳,它也分为前后两期。其中1988~1996年为第二阶段前期,在这个时期鲟鳇鱼年产量处于快速下降阶段,把1987鲟鳇鱼年产量定为基数,在这9年间鲟鳇鱼产量从1987年的452 t降到1996年的160 t左右,年平均下降幅度为7%左右。这主要是因为第一阶段后期,鲟鳇鱼资源破坏严重,呈衰退趋势,致使鲟鳇鱼年产量迅速降低。1997~2010年为第二阶段的后期,其基期定为1996年,以1996年的产量为基数,通过图2可知在这14年里,鲟鳇鱼的产量从1996年的160 t下降到2010年的44.6 t左右,最低点出现在2008至2010年,其年产量为44.6 t,年平均下降幅度为10%左右。这主要是因为第二阶段前期鲟鳇鱼资源量快速萎缩后,政府开始重视起来,加强了渔政管理方面的力度和手段,加大增殖放流力度,保护鲟科鱼类资源平衡发展,致使鲟鳇鱼年产量缓慢下降,递减幅度变小,并有稳定在50 t左右趋势。 2黑龙江不同年份鲟鳇鱼种群结构对比 2.1黑龙江施氏鲟繁殖群体结构的变化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繁

文档评论(0)

ipad0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