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学案:第三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16+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学案:第三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16+Word版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学案:第三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16Word版含答案

学案16 单元学习总结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1.初步奠基(1949~1954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大特色,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2.基本形成(1954~1957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这一时期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结束。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54年宪法里有了更明确的规定,成为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3.严重破坏(1957~1976年):这一时期,由于“左”倾错误的干扰,尤其是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间,民主党派人士遭到迫害,司法部门瘫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4.发展完善(1978年至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颁布各种法律法规,加强基层民主选举等,使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的建构与新时期的发展 政治制度发展历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期建构1954年,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政协召开,制度初步形成;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参政议政、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49年,《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时期以来的发展完善1982年宪法和以后宪法修正案,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82年,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1982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善;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一、比较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议会制度   制度项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西方议会制度经济基础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的工具阶级本质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人民民主专政与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资产阶级专政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分权制衡的原则权力主体人民代表大会是由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议员由竞选产生,竞选则是以金钱为后盾的。选民无权撤换议员,议员都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政党活动方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即中国共产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采取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制度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的不同   法律项目《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历史条件国民政府被推翻,新中国即将成立新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性质临时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经济建设方针各种经济成分并存,合理调整工商业对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制定主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史作用对新中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规范和指导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例题 (2015·安徽高考)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A.《双十协定》 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解题思路]一定考向:《共同纲领》的制定。二抓关键:“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是关键信息。三明题意:找出四个选项中与材料中的评价相符的文件。四辨选项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双十协定》是国共两党就抗战胜利后国家走向的谈判结果,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无关,故A项错误。排除B《论联合政府》是抗战即将胜利时,中共关于政权建设的单方设想,既不能说凝结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心血,也不能说得到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故B项错误。排除C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共同纲领》是以最广泛地召集全国各党派、各民族、各地区、各领域人员代表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研究确定的,在当时的条件下最大可能地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心愿,故C项正确。正确D《论十大关系》主要是在中国共产党内部总结建国以来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初步经验的基础上,由毛泽东结合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集中概括出来的,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关系并不密切,另外《论十大关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