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三省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pdf

2018年东三省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年东三省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

哈尔滨师大附中 2018 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 东北师大附中 辽宁省实验中学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 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 .答题时使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 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 .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标明。 第 I 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言“人,诗意的栖居”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和向往的时候, 我们回顾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这种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 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与之异曲同工。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比西方文化更早地追求着以诗 性和精神家园为目标的人居理想。强调诗性、追求精神居所和理想家园的情怀,使中国传统 的人居环境思想能超然于现实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静默和融合。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诗性智慧的形成有着 深刻的影响。如《诗经.硕鼠》从“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到“乐国”“乐郊”,提出了建立 “乐土”“乐国”“乐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再也不会过哀伤悲叹的日子,是早 期的“乌托邦”思想的萌芽,有似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蓝图。从人居环境的角度来 讲,中国古代丈人山水诗、山水画所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就足以反映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 “诗意栖居”的梦想。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山水田园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为主,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图景,以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实现心灵的皈依。 东晋陶渊明的作品,经典地表 达了古代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理想。他的田园诗,是其人格精神的外化,他写景物重 在写意,只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恬淡朴素的物境的融合,呈露出浑然天成的大境界。 因 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所以,著名的《桃花源记》便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土地平 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自给自足”“路不拾遗”的“世外桃源”之境, 成为中国古人追求自然本性的社会梦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是同源的,经常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宋代欧阳修提到:“古 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明代画论专家李贽 也有这样的评价:“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究竟什么样的画 最能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宋代山水画论专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的一段话给我 们很好的启迪,他说:“世人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凡 画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很明显,可居、可游的画境,是 笃爱山水的人们实现自身理想和满足自身精神欲望的理想境界。宋代著名画家王希孟的《千 里江山图》,描绘了大大小小几百个村落形态,多为可居可游之境,充分表达出理想居住之 境的引人入胜和优美宜人。古代众多的山水画和村居图中表达的居住胜境充分表达了中国人 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 (摘自刘沛林《诗意栖居:中国传统人居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是与中国传统的居 住文化和人文情怀异曲同工的。 B .《诗经·硕鼠》中表现的“乐土”“乐国”“乐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正是 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理想生活蓝图。 C .陶渊明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恬淡朴素的物境相融合的田园诗,经典地表达了古代中国 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理想。 D .山水画若能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画家需要在画中展现山水的可行,梅花的可 望,房屋的可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