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探析跨文化交际中误区.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析跨文化交际中误区

探析跨文化交际中误区   摘要: 跨文化交际是当今世界一个鲜明的特征和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注重跨文化学习, 熟悉日常交际中出现的跨文化误区,对培养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使跨文化交际活动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地球村 交际误区      早在1964年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Herbert Marshall McLuhan)就在其代表作《媒介概论――人的延伸》中提出“地球村”(global village)的概念,又译“全球村”、“世界村”。而在40多年之后的今天,“地球村”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牛仔裤、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好莱坞电影、西方流行音乐等已俨然成为全世界的大众消费品。然而,由于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差异,不同国度、民族和文化的人们在实际交往中依然可能造成交际的误解,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因此,只有了解彼此在文化方面的具体差异才又可能跨越文化的障碍,保障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而我们这里尝试探讨中西方日常交际中出现的一些跨文化误区正是基于此目的。      一、打招呼      中国人之间见面问候时,一般会采用下列用语:上哪去?、吃过了吗?如果把这些问候的话直译成英语(即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eaten yet?)。英美人可能会茫然、困惑,有时也可能引起误解。不了解汉文化习俗的外国人并不会认为这是一种起交际作用的问候语,比如:问对方Have you eaten yet?对方可能认为这不是单纯的见面问候的话,而会误认为你可能发出对他(她)的邀请。又如Where are you going?很可能引起对方的不快,所以他(她)对这一问话的反应极有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英美人的问候一般用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How do you do?(您好!)Nice to meet you.(见到你很高兴)。How are you doing?(你最近好吗?)在关系亲密者之间可用Hello或Hi。      二、赞美      当英美国家的人向我们中国人表示赞扬或祝贺时,我们即使心里高兴,嘴上仍难免要谦虚一番。因为根据传统中国人的观念,“谦虚”是一种美德,认为不这样做,就是对别人的不敬。例如:一位外国旅??者对导游小姐说:“Your English is quite fluent.”(你英语说得很流利。)这位导游小姐谦虚地回答:“No,no.M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不,我的英语很烂。)对于中国人的谦虚回答,英美人会误解为对方对自己的判断力表示怀疑或认为自己的赞美是言不由衷的。又如:在一次舞会上,一位美国人赞扬一位中国女士说:“You look beautiful today.”(你今天很漂亮。)这位中国女士谦虚地说:“Where,Where.”(哪里,哪里!)幸亏这位美国人懂一点汉语习惯,非常巧妙地说了一句:“Every-where.”(到处!)根据英美人的习惯,当他们赞扬别人时,总希望别人以道谢或爽快接受的方式作答,而不希望以谦虚、客气的方式作答。对于上面两位的赞扬、恭维话,英美人的回答是:“Thank you!”和“Thanks for saying so.”      三、寒暄      中国人见面的寒暄语通常是:你多大年纪?你的工资多少?结婚了吗?。在英语文化中,年龄、地址、工作单位、收入、婚姻、家庭情况、信仰等话题属个人隐私范畴,忌讳别人问及。英美人寒暄最频繁的话题是天气的状况或预测。如It’s fine,isn’t it?或It’s raining hard,isn’t it?Your dress is so nice!等。汉语里的寒暄有时还表示对对方的关心。如:你今天气色不好,生病了?好久不见,你又长胖了。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等等。人们不会为此生气。英美人如果听到你说:“You are fat.”或“You are so thin.”即使彼此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难以回答,因为这是不礼貌的。另外,在思维方式上,中国学生习惯用汉语的语义结构来套用英语。如:打电话时,中国学生习惯说:“Hello who are you please?”而英美人的习惯是接到电话先报自己的号码或单位、公司的名称。   如:A:Hello,8403229.   B:Hello,this is Tom.Could I speak to Jim,please?      四、感谢和客套用语      中国人使用“谢谢”远不及英美人那样频繁。中国只有在别人提供了大量的帮助时,才说谢谢,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