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诗歌鉴赏之教案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琵琶行》诗歌鉴赏之教案设计

《琵琶行》诗歌鉴赏之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诗的创作背景;学习本文通过比喻描写音乐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2、技能目标:进一步巩固并领会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如何塑造艺术形象把握诗歌主题。 3、情感目标:从失意者的互相同情慰藉之情中受到悲剧美的陶冶,从而认识封建社会(压制人才)的黑暗,激发学生珍视今朝的成才环境。 二、教学重点: 1、? 三、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中对琵琶演奏声的精湛描写,学习象声摹音、设喻作比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将白居易的小传打印成资料下发给学生,课前精心准备相关的图文影音资料,制作《琵琶行》诗歌鉴赏课件。 五、教学设想: 引用历史上评价《琵琶行(并序)》的影响和艺术价值的诗导入新课,确定重点。 课文讲解要围绕一个“情”字来逐层讲解。诗中之景、诗中之乐、诗中之事,无不饱含深情,感人至深。讲解时,按照分析形象、品味感情、揭示情感产生的社会根源这个思路来讲。这种鉴赏诗歌的方法思路清晰、主题逐层渗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前精心准备相关的图文影音资料,将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寓教于乐,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五、学法指导: 课前布置预习,扫清字词障碍,了解写作背景;朗读中找出全词的中心句,体会写作特色,通过品味诗歌精练的语言去把握人物形象、诗歌主题。 六、教学内容和步骤: 1、导入新课(解题): 这首诗早在白居易在世时就已经风行全国。唐宪宗在吊唁白居易的诗中曾写道:“童子解吟怅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到了清代,学者张维平也盛赞此诗,他在诗中写道:“枫叶荻花何处寻,江州城外柳阴阴。开源伐取无人继,一曲琵琶唱到今。”这些都形象的说明《琵琶行》这首诗流传之远,影响之大。 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诗人借助成功的音乐描写和鲜明的艺术形象的塑造,将一个浓重的“情”字贯穿于全诗的始终。这种文人与艺人的沦落和失意,不知道出古往今来多少人的辛酸,引起一代又一代人强烈的感情共鸣。 教师出示解题的第一张幻灯片(ppt)。 2、朗读感知: 朗读吟诵是阅读、欣赏诗词的基本方法。教学时运用多媒体的配乐朗诵和精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要求在欣赏的过程中明确该叙事诗的层次结构。教师出示第二、三、四、五、六、七张幻灯片,并播放课文配乐朗诵的声音文件。 教师明确:这是一篇叙事诗,从作者江头送客闻琵琶声、寻声邀弹者相见写起,接着写琵琶女演奏、倾诉身世,最后写作者触发迁谪之感而收束全篇。全诗层次分明,结构紧密。教师出示第八张幻灯片,既课文的结构示意图。 3、品读欣赏: 《琵琶行》是一首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颇富抒情色彩,它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诗文先以写景来渲染感情;继以音乐的旋律主题和生动的叙事来表达感情;最后以音乐描写来烘托感情,使全诗的感情发展到最高潮时结束全文。 鉴赏诗歌要准确而深入地把握艺术形象。长篇叙事诗多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现主题。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出示第九、十、十一张幻灯片,并打开超级链接,播放张晓峰所作的琵琶小协奏曲《琵琶行》来营造情境教学的课堂气氛。 ⑴诗文描述了一个怎样的琵琶女形象? 明确:一个飘泊江湖的曾经名噪京都、红极一时的长安歌妓。青春欢笑、老大沦落、年老色衰。“重色重利”的社会使色艺双绝的琵琶女“独守空船”,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损害的歌伎们的悲惨命运。她有一种“曾经沧海”,却仍不失其率真及女性矜持端庄风格的成熟美。 ⑵为什么要极力铺写这一形象? 明确:诗人着力刻画琵琶女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抒写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 ⑶那么,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呢?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⑷回顾全文,拓展主题。 明确: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妓,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可见其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二者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蕴含着许多能使人从悲哀中出甘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美学价值,现实意义) 4、鉴赏《琵琶行》的音乐描写: 教师出示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张幻灯片,并让学生听《琵琶行》的女高音演唱,形象化的品味音乐的神奇魅力,寓教于乐,将教学难点变抽象为形象。 《琵琶行》里写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大弦的嘈嘈和小弦的切切,到底是怎样的音响,读者很难想象,而比之于急雨,比之于私语,比之于大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就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两弦的美妙各具特色。诗里还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比喻曲调的流转和凝涩,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比喻曲调的高亢雄壮,都把琵琶的声音描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