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否定表现意识看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差别.doc

从否定表现意识看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差别.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否定表现意识看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差别

从否定表现意识看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差别 目次 1はじめに 1.1题目解读  1.2调查动机  1.3调查方法 2日本人的否定表现意识 2.1日本人的否定表达方法 2.2日本人的否定表现意识 3中国人的否定表现意识  3.1中国人的否定表达方式  3.2中国人的否定表现意识 4中日否定异同  4.1中日否定表达意识相同点及其原因  4.2中日否定表达意识不同点及其原因 5終りに 5.1总结 5.2今后发展 6参考文献 一:はじめ 1:题目解读:每个民族或国家所形成的文化都和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笔者认为能够体现民族文化特征的是孕育、成长在该文化氛围中的人民的思想言行,每个人的表达和与人沟通方式是深受文化背景影响的。其中,否定表现意识必然受该国的文化,会话原则的影响,体现着其文化特色。 2:动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 为了避免相互间因语言、文化等的差异产生误解或是交流障碍, 了解对方社会的交涉原理、并熟悉采用与之相对的语言行为是有必要的。学习语言不仅要研究语言本身,还要熟悉它的文化。语言绝不是单纯的社会存在,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只有把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结合起来才能事半功倍。本调查就是想通过查阅各种资料了解到(1):中日在否定表达时有何异同点。(2):产生这些异同点的原因分别有哪些 3:调查方法 先查阅文献,详细了解有关中国和日本关于否定表达意识方面的内容 在平时生活中举出中日拒绝的例子,从中分析中日不同的文化内涵 在这些基础上对其相关性做出自己的理解 二:日本人的否定意识 1:日本人的否定表现 附和式:在与日本人交流时,常常能听到日本人不断地说“はい”。但这并不是完全赞同对方的想法。之所以这样的赞同语气出现频率高,是因为日本人在与人谈话时,乐与对方的心情保持一致。即使不能接受,也很少像中国人那样直接回答“不行”或西方人说“NO”,而是尽可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仅如此,日本人在会话时,还会借助点头、哈腰等非语言行为,来配合语言行为,达到附和的效果。 (2)省略式:省略是日语常见的一种形式。这是日本人不愿与别人冲突的体现。尤其是在拒绝对方时。面对朋友的盛情邀请,日本人觉得很难直接拒绝,就会违心地说“行きたいですが、ちょっと……”这样拒绝的内容就被省略掉了,日本人会认为维护了对方的面子。 被动式:日语中的被动态经常被日本人频繁挂在嘴边。一句“上役にそう言われましたが……”,就能让对方体会到自己不得已而为之的苦处。 拖延型:当场不明确表态, 说诸如「考えておく」等话, 字面上是肯定的意思, 但言外之意却是拒绝。是一种让被拒绝方逐渐体会出否定意思的回绝策略。 “今度うちで説明会を聞きますので、よろしければ、いらっしゃいませんか?” “そうですね、まあ、考えておきます” 2:否定意识 以和为贵,以心传心。日语中大量的暧昧表现是在日本的特殊文化背景下产生发展的,这与日本岛国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前所述,日本多半国土被森林、水域所覆盖,可供居面积极少,人们居住相对集中,且赖以生存的耕种形式单一,于是人们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甚至思想言行趋于一致。这样人们语言交际隔阂少,常常不需明讲,彼此之间即可意会。长期以来,人们就习惯了这种“以心伝心”的交流方式,认为可以避免因太直截了当而引起的不快、被拒,甚至冲突,从而保持一团和气,也就有了日本民族“和”的精神。在一团和气的思想影响下,模糊、委婉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会话基本原则。 三:中国人的否定意识 1:否定表现 (1)规约拒绝:以道歉作为开场白,如“很抱歉”、“对不起”等表达方式,尤其是社会地位低的人向社会地位高的人表达拒绝更是要采取这种方式,还有一些人也采用先认同,后出于无奈而拒绝的表达方式,如“我也很想……,可惜……”等等 (2)间接拒绝:相对于西方人来说,中国人更加体谅别人的感受,尽量避免出现语言交流方面的冲突,因此中国人在表达拒绝含义时,更多的是采取间接的拒绝表达方式。人际交往中,会话双方往往出于不同的目的,运用间接的方式,委婉含蓄地表达真实意图,从而出现了字面意义和会话含义的不一致,也就是会话含义。请求者和被请求者为了不伤及自己和对方的面子,往往会采用这种方式表达请求和拒绝。 例如:A“最近我真是忙得焦头烂额,手头还有好几篇文章没翻译呢,可是时间又来不及了,真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B:“你真是太能干了,我要像你这样,早就应付不了了。” 2:否定意识 中庸之道。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人将面子看得非常重要。维护他人和自己的面子在中国人看来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中国人认为直接拒绝别人是很不给人面子的,是对别人极大的不尊重 中国人讲究深藏不露和韬光养晦,这是因为中国文化不鼓励个人表现主义,经常会出现群起攻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