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概论》讲义
绪 论
文学概论的性质、特点和体系构成
1.文学概论的性质和特点
(1)文学概论的性质
文学概论,也叫文学引论,文学导论,文学理论基础,或者文学基本原理,等等。就性质而论,它是一种直接面对文学实践,着重研究文学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理论。它通过对作家、作品和全部文学现象的综合研究,力图概括出其中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用以指导和推动我们的文学实践不断地向前发展。
(2).文学概论的特点(逻辑性严密、概括度深广、现实感强烈)
①逻辑性严密:文学概论作为理论,应具有逻辑性严密的特点;(文学理论主要是思想活动和概念活动,而思想要想前后贯穿,概念要想上下衔接,必须符合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
②概括度深广:作为纯理论,又具有概括度深广的特点;(文学概论概括的是对于所有作品、所有作家、所有民族、所有时代都适用的文学的普遍规律)
③现实感强烈:作为面对实践注重应用的纯理论,还应具有现实感强烈的特点。(文学概论从文学实践中取材,到文学实践中验证,在文学实践中发展和创新,显然是一种直接的理论研究)
2文学概论的体系构成(文学五论:本体论、功用论、创作论、鉴赏论和发展论)
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不仅关乎文学的外部规律,而且关乎文学的内部规律,这是文学的基本问题。
整个文学概论,都应是围绕着这一基本问题而展开,都应是对这一基本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所作的回答。
以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为线索,可以把文学概论的全部内容,有机地串连成为一个整体。其中包括文学的本体论、功用论、创作论、鉴赏论和发展论五个部分:
(1)本体论:首先要研究社会生活被反映在文学之中,是怎样规定文学的本质和形态的,这是文学本体论的内容;
(2)功用论:其次,要研究文学在社会生活之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这是文学功用论的内容;
(3)创作论:再次,要研究社会生活是怎样经由作家的创作而进入文学的,这是文学创作论的内容;
(4)鉴赏论:再其次,要研究文学是怎样经由读者的鉴赏而回到社会生活的,这是文学鉴赏论的内容;
(5)发展论:最后,要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的矛盾运动是怎样推动文学向前发展的,这是文学发展论的内容。
文学概论的有机体系,应该由这样的一条线索(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和五个内容(本体论、功用论、创作论、鉴赏论和发展论)组合而成。
二、学习文学概论的目的和方法
1.学习文学概论的目的
学习文学概论,是为了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观,培养文学的感受能力和理论的思维能力,用以指导文学的欣赏、文学的创作、文学的研究和批评。
2.学习文学概论的方法
第一,联系实际:要联系实际,结合阅读和欣赏,对理论加以具体的运用。
第二,注重基础:要注重基础,瞄准基本问题,抓住基本规律,弄清基本概念。
第三,加强理解:要加强理解,不是孤立地去记忆,而是把所学的知识放在体系的有机构成中,放在逻辑的内在联系中去思考。
第四,开拓视野:要开拓视野,用多方面的知识武装起来,对文学这一极为复杂的精神现象,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的交叉研究。
第一章 文学本体论
第一节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的一般本质
一、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1.什么是文学?
在什么是文学的问题上,历来人们各执一辞,说法不一。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为揭示文学之谜提供了钥匙,按照这一理论,所有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而文学,就正是这样的一种反映社会生活的社会意识。
2.关于各类作品的具体分析
(1)真人真事的作品:记录真人真事的作品,写的是社会生活中曾经有过的人和事。这样的作品,无疑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纪实文学、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
(2)非真人真事的作品:非真人真事的作品,写的是社会生活中不曾有、但根据社会生活的必然逻辑认为可能有的人和事。这样的作品,也还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虚构的作品,比如大部分小说、叙事诗等)
(3)变形的抒情作品与超现实的神话、寓言和幻想作品:变形的抒情作品与超现实的神话、寓言和幻想作品,写的是社会生活中不曾有、也不可能有,但根据人民的愿望和理想,认为应该有的人和事,这样的作品,说到底,仍然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比如诗歌和神话小说等,从某种意义上讲,都只是作家情感的寄托,是作家由情感所激发的幻想的产物)
它们一是实录,一是虚构,一是幻想和变形,反映社会生活的途径和方式尽管各别,但无例外地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4)概念化、公式化的作品:即使是概念化、公式化的作品,其中那些概念、公式,之所以会产生和流行,也无不与当时当地的社会生活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也应被看作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不过是一种歪曲的反映罢了。(比如才子落难遇佳人,功成名就得姻缘等封建戏剧)
二、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能功的反映
1.作家的心灵作为反映者的能动性
(1)能动性的改造(黑格尔所谓的“心灵化”):文学反映社会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精品]中原油田塔里木钻井公司.ppt
- [精品]猪主要病毒病流行特点.ppt
- [理学]武大吉大第三版无机化学教材习题答案02-13.doc
- [一年级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 [最新中考英语][名校联盟]江苏省宜兴市屺亭中学中考英语总复习:动词时态 课件.ppt
-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80问.doc
- 《爱莲说》授导型教学设计草案.doc
- 《法理学》选择题题库.doc
- 《基础会计学》课程整体设计 -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doc
- 《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doc
- 强化训练-鲁教版(五四制)8年级数学下册试卷附完整答案详解【名师系列】.docx
- 强化训练-鲁教版(五四制)8年级数学下册试卷附答案详解【B卷】.docx
- 微生物合成颜料相关项目实施方案.docx
- 强化训练-鲁教版(五四制)8年级数学下册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docx
- 强化训练-鲁教版(五四制)8年级数学下册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典型题).docx
- 强化训练-鲁教版(五四制)8年级数学下册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巩固】.docx
- 强化训练-鲁教版(五四制)8年级数学下册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典型题).docx
- 强化训练-鲁教版(五四制)8年级数学下册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AB卷.docx
- 强化训练-鲁教版(五四制)8年级数学下册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培优A卷).docx
- 强化训练-鲁教版(五四制)8年级数学下册试卷精编附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