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中几个防排烟问题探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用建筑中几个防排烟问题探讨

民用建筑中几个防排烟问题探讨   摘要 针对当前民用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民用建筑 防排烟 设计   Discussion onSeveral Problems of Smoke Control and Extraction in Civil Building    Tian Baoshi China Building Technique Group Co., Ltd.    30#, Bei San Huan Dong Lu, Bei Jing, The Fourth of China Building Technique Group Co., Ltd.    Postcode: 100013   Abstract: The author presents his own opinions according to some problems in the design of current civil building’s smoke control and extraction system.   Keywords: civil buildingsmoke control and extractiondesign   0引言    在民用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中,由于设计人员对规范的理解不同或者因规范条文解释的不够明确,导致了不同的设计人员对防排烟系统设计的差异。笔者根据自己在设计中的体会,对防排烟系统设计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发表自己的想法。   1中庭自然排烟   现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8.2.2.5条规定“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本条所说的中庭采用自然排烟前提条件是净空高度小于12m,在实际工程中经常会遇到净空高度大于12m的中庭。那么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就不能采用自然排烟方式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该条的条文解释为:“室内中庭净空高度不超过12m的限制,是由于室内中庭高度超过12m时,就不能采取可开启的高侧窗进行自然排烟,其原因是烟气上升有“层化”现象。所谓“层化”现象是当建筑较高而火灾温度较低(一般火灾初期的烟气温度为50-60℃),或在热烟气上升流动中过冷(如空调影响),部分烟气不再朝竖向上升,按照倒塔形的发展而半途改变方向并停留在水平方向,也就是烟气过冷后其密度加大,当它流到与其密度相等空气高度时,便折转成水平方向扩展而不再上升。上升到一定高度的烟气随着温度的降低又会下降,使得烟气无法从高窗排出室外”。而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9.1.3条的条文解释为:“根据烟气控制理论,烟气在空间内蔓延很快,一般只需3-4s就可蔓延至12m高度。从实际火灾可证明这点,如某商业城是一幢耐火等级为一级??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个中庭贯穿6层(中庭长45m、宽26m),顶部为半圆形玻璃罩。1996年4月该建筑一层西北角起火,烧至中庭后热气流很快到达六层,并将顶部的玻璃外罩烤裂烧穿,使中庭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烟火羽流柱。中庭火灾时的热气流很快升至12m以上,这样的实例在实际火场是常见现象。《中庭内火灾烟气流动规律的研究》(1999年8月,《消防科学与技术》)一文也指出:中庭内部一旦发生火灾,烟气在十几秒内就能升到27m的顶板处,并进一步形成烟气层。根据所发生的中庭火灾实例和我国现在的经济状况及管理水平,结合自然排烟的特点,本次规范对中庭应设置机械排烟的高度未限制在12m”。所以《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中庭自然排烟问题上的理论依据就是矛盾的。通过与规范组的专家沟通后,得到的答案是高层建筑中的中庭自然排烟执行12m限高的规定,多层建筑中的中庭自然排烟不受高度限制。因为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是2006年修订的,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是2005年修订的。笔者认为这是由于科研水平提高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没有及时更新理论所致的矛盾,待《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新版修订时会变更这部分内容。   地上建筑与地下建筑共用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   现今很多建筑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楼梯间均共用一个楼梯,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4.4条规定“地下室、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在首层进行分隔是为了防止烟气和火焰蔓延到上部楼层,同时避免上部人员疏散时误入地下层。这样楼梯间成为了地上、地下两个独立的楼梯间了。如果不考虑这个问题,在加压送风时风量的确定和系统的设置只考虑是一个楼梯间,那么当加压送风系统开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