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旅夜书怀》课件.pptVIP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旅夜书怀》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其诗直接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人称“诗史”。 ☆ 以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 ☆ 有《杜工部集》。 杜甫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赏析 思考: 全诗共分几个部分? 1.旅夜 2.书怀 朗诵诗歌 初步感知 1.找出诗中“旅夜”“书怀”所对应的诗句。 2.作者选用了哪些意象来书怀的?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找一下其中的意象有哪些? 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 星 、平野、月、 江流 旅夜 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 思考 研读诗歌 讨论探究 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 细草: 细——孤弱 微风岸: 微—— 虽轻却不断 危樯: 危——高,孤立突兀 独夜舟: 独夜——漫漫长夜中的孤舟 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 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着漫漫长夜 孤独 冷寂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星垂: 垂 平野阔: 阔 月涌: 涌 大江流: 流 远景: 远处,星空低垂, 原野辽阔无边; 雄浑 阔大 近景: 近处,明朗月光下, 江水汹涌澎湃, 奔流不息。 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有什么作用?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运用反衬的手法,用雄浑、阔大的意境,反衬诗人孤苦伶仃、颠沛流离的悲怆心境。 渺小 孤独 平野阔 大江流 星 月 细草 微风 孤舟 衬托 “书怀”的是哪两联?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颈联)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尾联)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表面原因:名声因文章而显著,休官因年老多病而辞职。 反问句式。 名声应该因为大济天下而显著,做官不应该因为被排挤而被辞。 遗憾 愤懑 “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从表面上看,“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颈联运用了什么句式?言外之意又是什么?诗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杜甫746年进长安,751年借皇帝祭祀盛典之机,进献三篇《大礼赋》,玄宗读后很赏识,一时名声大噪,虽未见用于当朝,但是他以文著名还是事实。后来又诗名大振,载誉文坛,时人也把杜甫视为著名文人。他后来回忆这段往事,虽颇感自豪,但并不是他生平之所求。杜甫自负有匡世济民之才,立有造福于民的大志。可是一生追求却始终无就,他为此遗恨无穷。抱着这种心理,他好像特别轻视文章之名,他可怜自己以文章声望了此终生。 在成都幕府时,杜甫确实既老且病,他以五十多岁的白头老人的身躯,穿着狭窄的军衣,和那些对他“当面输心背面笑”的少年幕僚们周旋。他的“休官”是因为被这些人排挤。杜甫是不服老的,也是不辞病的,但他却不能忍受人们以“老”、“病”为由,排斥他,轻贱他。 尾联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比喻。作者用悲愤的心情描写了空阔天地间,孤影飘零,无一处可为归宿的沙鸥,比喻老病一身,一生都在江湖中飘泊,无处寄身的自身。这跟他刚离成都时写的“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去蜀》)语意相同。以形象比喻作结,鲜明深刻地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感慨。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却反衬出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一沙鸥”照应“独夜舟”,对比鲜明,比喻贴切。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总结 全诗通过对 的描写,运用 了 的写作手法, 表现了诗人的 , 抒发了诗人 之情。 旅途夜景 借景抒情、对比反衬 孤寂落寞 政治上不得志的激愤和苦闷 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写旅夜风景,应当读得缓慢一些,使听者能品出此中情味。后一层直抒胸臆,形象地概括了诗人的后半生生活,要缓缓读出,有自伤飘泊之意。 沉郁: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 顿挫:感情表达得波浪起伏、反复低回;采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艺术风格:沉郁顿挫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前两联对仗工整,由远及近,由下及上,描绘了一幅旅夜孤舟夜泊江上广阔立体的月夜画面。 B.此诗写了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

文档评论(0)

LiEnLoVe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