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通风与除尘(第三章)
第三章 排尘罩 §3.1 粉尘的抛散与控制 §3.2 排尘罩基本形式及设计要求 §3.3 外部排尘罩 §3.4 密闭式排尘罩 §3.5 柜式排尘罩 §3.6 吹吸式排尘罩 第三章 排尘罩 排尘罩又称吸尘罩(排气罩),它是整个通风除尘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将尘源散发的粉尘予以捕集,不使其散发到工作区。排尘罩的选择和设计如不合理,不仅直接影响到工作区的卫生状况,而且还会导致设备及能量浪费,造价增加,因为排风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排尘罩的合理设置。目前工业厂房的通风量数量级已达107m3/h,而通风工程的投资占总建设投资的10~20%,其用电量占全厂总功率的7~10%。 排尘罩按尘源的性质可分:冷过程排尘罩和热过程排尘罩 分类 按排尘罩的形式可分:密闭罩和局部排尘罩等 (伞形罩、侧吸罩、吹吸罩) 按排尘方式不同可分:外部排尘罩、通风柜、密闭罩 和吹吸式排尘罩 §3.1 粉尘的抛散与控制 一、含尘气流形成的原因 生产过程中如打磨、倾倒粉料等等,固体微粒以一定速度向空间抛散,形成含尘气流。那么,含尘气流形成的原因有哪些?主要由于运动物的诱导、气流的裹挟作用、室内横向气流等在综合作用的结果。 1.运动物的诱导 2.气流的裹挟作用 粉料从高处落下,诱导了含尘气流,粉料落到地面上时,散料受到挤压,松散粉料空隙间的气流被挤压出来,气体裹挟着尘粒,这样形成了含尘气流。 3.室内横向气流 实际上,上述两种作用过程往往同时进行,即为综合作用。综上均为由尘源发生地直接形成的含尘气流,故称为一次尘化过程。一次尘化过程只能造成局部空间的粉尘污染。但房间内免不了人的走动、机器的运转、热气流上升等等,形成了对空气的扰动,促使室内气流流动,这称为室内的横向气流,也称二次气流。 二次气流会将降落的粉尘再次吹起,传播到远离尘源的地方,扩大粉尘的污染范围,该过程称为二次尘化过程。(二次扬尘) 二、粉尘的抛散与控制 以一定速度抛散在空气中的尘粒具有一动能,由于空气的阻力,使尘粒能量耗尽,最后运动速度减为零。如果在尘源空间人为地造成空气流动,对粉尘形成控制。我们把抛散粉尘速度降为零的点称为控制点。 从捕集粉尘的观点看,进 入排尘罩的控制风速Vx并不重 要,重要的是确定通风除尘系 统的风量L。需要多大风量L才 能在控制点(零点)上造成必要 的控制风速Vx,有效地控制粉 尘。这才是本章研究的核心问 题。 返回 §3.2 排尘罩基本形式及设计要求 这里我们按其排尘方式讲解:外部排尘罩、通风柜、密闭罩和吹吸式排尘罩。 一、排尘罩的基本形式 (1)外部排尘罩 根据需要将排尘罩设置在尘源的上方、侧面、下面等位置,总之在尘源的外部,故称之为外部排尘罩。其罩口形状,一般有伞形、圆形或矩形。 (2)密闭罩 将尘源全部密闭,使其与操作者完全隔开,在罩上开有观察孔、工作孔。罩孔较小,罩上部有排尘口。有圆筒筛密闭罩、斜筛密闭罩。 (3)通风柜 通风柜与密闭罩类似,罩一侧全部敞开,操作人员可将手伸入罩内,或人直接进入罩内操作。 (4)吹吸式排尘罩 由于工艺操作上的限制,排尘罩需远离发尘部位,此时单凭罩的抽吸作用控制含尘气流是困难的,故需设吹气罩配合抽吸,有效控制粉尘,这就构成吹吸式排尘罩。 二、各种排尘罩的设计、安装要求: 1.条件允许时,尽可能采用密闭罩,使粉尘与操作者完全隔开, 并限制在局部; 2.设置外部排尘罩时,罩口应尽可能靠近粉尘发生部位; 3.为缩小外部排尘罩的吸尘范围,在其下部尽可能安装围挡; 4.安装接收式排尘罩时,吸尘方向一定要与尘粒抛射方向一致; 5.排尘罩控制的含尘气流不通过操作者的呼吸区; 6.排尘罩的设置不能妨碍操作和检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