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但丁读后感——幻想奏鸣曲》艺术特色及演绎-artistic features and deduction of liszts dantes reading sensation - fantasia sonata.docxVIP

李斯特《但丁读后感——幻想奏鸣曲》艺术特色及演绎-artistic features and deduction of liszts dantes reading sensation - fantasia sonata.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斯特《但丁读后感——幻想奏鸣曲》艺术特色及演绎-artistic features and deduction of liszts dantes reading sensation - fantasia sonata

引言弗朗茨·李斯特(1811-1886)毫无疑问是历史上最伟大、最杰出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他的创作对钢琴作品的发展和体裁的丰富贡献极大:他的作品标题性更强,并且标题即直接指引了曲目所要表达的内容;他开创了直译改编曲(“钢琴总谱⑴”)和加入自我内容的改编曲(幻想曲);他使单乐章大型钢琴曲体裁发扬光大;他使钢琴发出了乐队式的音响,最大程度地挖掘了钢琴这个“万能乐器”的潜力;他的音乐会已经具备独奏音乐会的雏形。可以说李斯特对后世的钢琴家、作曲家们和钢琴作品自身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李斯特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的谦虚和爱材,在他的音乐会上,他会演奏相当比重的其他作曲家的作品:特别是他喜欢的贝多芬、舒伯特、肖邦、柏辽兹等作曲家的作品,他经常将一些交响曲直译成钢琴曲演奏,客观上为宣传各类音乐作品作出了贡献;他一生游历了许多国家,他的鼓励和关怀激励了各国年轻音乐家,如格林卡、“五人团”⑵、格里格、瓦格纳等。晚年开办大师班更是钢琴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意义的突破。李斯特的作品与演奏都以绚丽的技巧和明亮的音响著称。他的12首《超技练习曲》和19首《匈牙利狂想曲》以及《爱之梦》等小品都已被熟知。但其实,他的作品远远不只这些,他还有数不胜数的极富特色的作品。如今大量的李斯特的其他作品被我国出版社先后出版和应用,开始有更多的人弹奏这些作品。《旅行岁月》便是李斯特最著名的套曲之一。《旅行岁月》一共有三集,都是李斯特一生游历各国的音乐记录,有描写风光的、也有文学上的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而人们对《旅行岁月》的了解和认识并不全面,专门研究的还不多。本文选取了《旅行岁月》第二集——意大利中分量最重,篇幅最大的《但丁读后感——幻想奏鸣曲》为典例,来分析此曲的艺术特色及演奏,旨在探讨作曲家如何用音乐手法来体现意大利诗人但丁的著名文学巨作《神曲》,如何通过音乐的语言揭示该巨作的深刻哲学思想,以及如何把这些思想与演奏紧密结合等方面出发,目的在于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来帮助演奏者更好的诠释该作品,进一步挖掘李斯特的钢琴作品风格。——————⑴引号内词语引自《李斯特》(上、下卷),米尔什坦著,第90页,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⑵“五人团”——俄国作曲家巴拉基列夫、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居伊、包罗丁和穆索尔斯基。第一章李斯特及其作品《旅行岁月》第一节李斯特生平简介(漫游岁月之前)弗朗茨·李斯特(原名弗伦茨·李斯特),1811年出生于匈牙利一个叫莱丁格的小村子,父辈们大多受雇于贵族家庭,地位不高,因此家境并不好。其实李斯特的祖父和父亲亚当·李斯特都有非凡的音乐天赋与才华,包括拉小提琴,弹管风琴,指挥合唱队,作曲等等。尤其是父亲亚当·李斯特在合唱队中参加合唱很长时间,他与海顿、凯鲁比尼⑶等都有交情,彼此都很熟悉。但是贫困使得他们没有空间去发挥他们的这些音乐才能,李斯特的童年便是在这种艰难困苦中度过的。但是李斯特的童年也很快乐,父母对他的非常照顾,他常常置身于大自然美景中,多瑙河在他脚边流淌,他经常会看到流浪的吉普赛人路过他们村子,最纯正的匈牙利民间音乐让他着迷,这些音乐种子影响了他后来的创作。李斯特5岁就表现出惊人的音乐才能,而同样具有音乐才能的李斯特的父亲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为了摆脱家庭经济上的困境,也可以继续延续孩子的音乐道路,亚当·李斯特不仅亲自辅导小李斯特练琴,后来还举家迁往维也纳和欧洲艺术中心巴黎来使得小李斯特受到更好的音乐教育。1819年,不满8岁的李斯特便开始在各地开各种小型音乐会,所到之处无不引起人们的赞叹。在维也纳和巴黎的日子,小李斯特既体会了成功,也遭遇了挫折:他得到了车尔尼的指导,并且同萨列里⑷学习作曲;和帕埃尔⑸学习乐器法,和雷哈⑹学习和声学与对位法;当时已经耳聋的贝多芬甚至都出席了他的音乐会。然而,当亚当·李斯特带着小李斯特去拜访巴黎音乐学院院长凯鲁比尼时,这位高傲的院长竟以“学院不收外国学生”为由拒绝让李斯特进入学院学习。因此李斯特只能私下与音乐学院的高才生学习演奏及作曲,靠音乐会的收入来维持家庭的日常开销。雷哈告诉李斯特应该长期采集和加工民歌来丰富自己的创作,这也成为了李斯特写作《旅行岁月》的出发点。同时李斯特写成《12首钢琴练习曲》,这是著名的《超技练习曲》的前身。李斯特炫技式的演奏风格使他成为艺术沙龙和音乐会的宠儿,他在上流社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与关注。但是他的内心是非常矛盾的。他想坚持自己的风格、见解与主张,但是他身处这个浮躁的阶层又不得不常常作出妥协来演奏一些——————⑶凯鲁比尼——作曲家,出生于意大利,时任巴黎音乐学院院长。⑷萨列里——全名安东尼奥·萨列里,意大利作曲家。⑸帕埃尔——全名费丁纳多·帕埃尔,意大利指挥家,时任意大利歌剧院乐队长。⑹雷哈——全名安东尼·雷哈,原籍捷克,作曲家。深度不高的作品。在繁重的演出期间,李斯特充实着自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