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经络腧中医护理技术第一节腧穴一、二课件.pptVIP

第六章经络腧中医护理技术第一节腧穴一、二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腧穴的定位方法: ⑴体表标志法 ⑵骨度分寸法 ⑶手指比量法 ⑷简便取穴法 (1)体表标志法(自然标志取穴): 固定体表标志法—依骨胳、肌肉、肢体在体表上的特定突起及凹陷取穴的方法。如:桡骨茎突上寻列缺。 背部的标志: ①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 ②肩胛冈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 ③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 ④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 固定体表标志法 动态体表标志法—利用关节、肌肉、肢体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如:屈肘,横纹尽头取曲池;张口,耳屏前方凹陷取听宫;咬牙,咬肌隆起最高点取颊车。 (2)骨度分寸法(骨度法、折量法): 是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见P79“常用骨度分寸表”   骨度分寸法 * * * * * * * * * 概述 腧穴是什么? 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的刺激点。 腧 穴 古代通“俞”、“输”:输注、转输。 原义为“土室”:引申指孔隙、空窍、凹陷处。 古代,三字音义相通,有转输输注含义,通用; 近代,“腧”、“输”、“俞”在应用时则各有所指: “腧”标明与人体形肉有关,腧穴是所有穴位总称; “输”特指五输穴,又指十二经肘、膝关节以下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 “俞”专指背俞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穴位。 “腧”、“输”、“俞” 的异同 一、腧穴的分类 经穴,归属于十四经系统的穴位。 经外奇穴,未归入十四经的补充穴。 阿是穴,按压痛点取穴 (一)经穴 概念: 经穴,凡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脉(十四经)的腧穴,总称“经穴”。 特点:“名、位、治、线”,有具体穴名和固定的位置,分布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 经穴的数目: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记载361穴,一直延用至今。  其中 双穴(十二经穴)309穴      单穴(任、督脉)52穴 (二)奇穴 概念:凡未归入十四经穴范围,而有具体的位置和名称的经验效穴,统称“经外奇穴”,简称“奇穴” 。 特点:① 有名称 ② 有固定位置。 ③ 但无经属 ④ 对某些病有奇特疗效 (三)阿是穴 概念:凡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或敏感)点作为腧穴的,统称为阿是穴,即“以痛为腧”。又称“不定穴”、“天应穴” 。 特点:①无穴名 ②无固定位置。 ③无经属 ④无主治规律,以疼痛、反应点为针 刺穴 三类腧穴的特点 定 经 定 位 定 名 主治作用 经 穴 有归经 分布在十四经中 有固定 位置 有专用 穴 名 ①局部作用 ②循经治本经本脏腑器官病 奇 穴 无归经 有固定 位置 有专用穴 名 ①主要对某病有特效 ②局部作用 阿是穴 无归经 无固定位置 无专用穴 名 治局部病变 二、腧穴的作用 (一)诊断—— 反应病证、协助诊断。 1.反映形式——腧穴范围以内 的痛(压痛)、温(局部发凉发热)、形(肿胀、硬节、突起、凹陷、丘疹 、脱屑)、色(发白、红,瘀点、瘀斑)。 2.反应特点 五脏病——背俞穴、募穴、原穴、夹脊穴、阿是穴(脊柱两侧) 六腑病——募穴、下合穴、郄穴、夹脊穴、阿是穴(脊柱两侧) 外经病——局部穴、阿是穴 表里经病——表里经穴 二、腧穴的作用 (二)治疗—— 腧穴有接受刺激,防治疾病 的作用。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特殊作用 1.近治作用 近治作用:腧穴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及邻近部位的病症。“腧穴所在,主治所及” 举例: 眼病:眼区的睛明、承泣、四白、瞳子髎 耳疾:耳周的耳门、听宫、听会、翳风 头面部疾病:头面部穴位 2.远治作用 远治作用:经穴不仅能治局部病症,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远隔部位的病症。 “经络所过,主治所及” 举例: 合谷——上肢病症、头面部病症、外感发热 足三里——下肢病症、胃肠、胸腹、全身强壮要穴 四总穴歌 前人: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后人增: 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酸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沟。 ①双相良性调节作用 当机体功能低下时   机体功能增强        某些穴位    (同一穴位) 当机体功能亢进时   恢复正常 举例:天枢——止泻止痢、通便 合谷——发汗、止汗 心动过速——内关——减慢心率 心动过缓——内关——恢复正常 3.特殊作用

文档评论(0)

mkt36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