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返璞归真数与代数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ppt

让数学课堂返璞归真数与代数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让数学课堂返璞归真数与代数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ppt

案例:《20以内加法的复习》教学片段 传统意义的复习基本上教师呈现加法表,然后以加法表为依据,进行各种形式的练习,以达到复习、熟练的目的。 如果改变一下复习策略,教师先创设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设疑:□+□=□□,两个一位数相加,藏在等号后面的那上两位数最大可能是几? 启示: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又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情境:两个一位数相加的和最大可能是几?“逼”着学生从自身已有的数学知识储备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来消费知识、体验数学事实,从而让他们自已去探索、去学习、去举例、去发现、去领悟。这比教师直接呈现加法表进行复习会有一个境界的提高。 3、思维的复杂 一节数学课,如果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 (1)培植思维的土壤——让孩子们有扎实的双基 (2)建立思维的载体——让孩子们有问题; (3)留有思维的空间——让孩子们经历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 三条途径: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案例1;《除法的竖式》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除法的竖式。 (板书课题:除法的竖式,学生齐读课题) 师:你会写除法竖式吗? 生:会 师(板书:6÷3=2)用竖式表示这道除法算式。 生板演: ? 师:你认为自己写得正确吗?生:正确。师:为什么? 生:因为加法、减法、乘法的竖式就是这样写的。 师:很有个性。不过,如果老师让你翻开书看一看,你会有惊奇的! (当学生翻开书时,全班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啊……原来除法竖式与加法、减法、乘法都不一样) 生:加法、减法、乘法的竖式有符号,那除法竖式中的除号在哪儿呢? 生:老师,我知道横、撇,象厂字一样的肯定是除号。(其他学生似有所悟) 师:如果你觉得他讲得有道理的,请与老师一起在空中写横、撇,(学生书空),这就是除法竖式中的除号。(学生齐读:除号) 生:被除数写在哪儿?除数呢? 生(不需老师讲解,学生已迫不急待):除号里面的6是被除数,左边的3是除数。 生:那除号上面的2就是商啦! 师:是呀,除号上面的2就是商,想不到你们有那么强的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老师真得为你们感到高兴。 生:咦,商写好,那除法竖式就应该写完了吗,为什么在被除数6的下面还要写6呢?这个6是什么意思呀! 7÷3= 6÷3= 师:看起来,凭着你们自己的努力很难解决这个问题,让老师来帮助你们好吗?一起来做分棋子的游戏,拿出6颗棋子平均分成3份。(学生操作) 师:把你分的结果告诉大家。 生:每份分到2颗。 师:再拿出1颗棋子,现在一共有几颗棋子?生:7颗。 师:有7颗棋子,平均分成3份。(学生操作,一边操作一边有议论) 师:此时此刻,小朋友有话想吗? 生:老师,每份分2颗,分了以后还余1个。 师:这说明在分东西的时候,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刚好分完,一种是分了以后还有多余的。那怎样在除法竖式中把这两种分的情况表示出来呢?除法竖式中被除数下面的数起了很大的作用。 师:请小朋友再一次观察图1,有6个圆片,每份圈2个,可以圈3份,圈完了吗?(生:没有了)那除法竖式中的0就表示圈完了。谁能猜测被除数下面的6表示什么? (教室一时沉静下来,但我从孩子们的眼神中看出他们似有所悟,约1分钟后,有学生发言: 生:这个可能是每份圈2个,3份一共圈了6个 生:2×3等于6,一共圈了6个,圈完了。 师:如果有7个圆片,每份圈2个,算式该怎么列? 生:7÷2 师:让我们来写成竖式。(师生共同完成:先写 ) ,再在除号里面写被除数7,除号左边写除数2,7个圆片每份圈2个,可以圈3份,所以7÷2等于3,3写在除号的上面,那么7的下面写几呢?写6。为什么?因为只圈了6个呀!7个圆片圈了6个还剩1个,学生脱口而出,7减6等于1,就在等号线的下面写1,1表示还余1个。 ………… 记得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 《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在得出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能被5整除的数可能有什么特征?能被3整除的数可能有什么特征?学生的猜想可谓多姿多彩。 生1:个位是0或5的数,能被5整除。 生2:个位是0的数是偶数,个位是5的数是奇数。 生3;个位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 生4:个位是0、1、2、……9的数都能被3整除。 生5:十位是的倍数的数,能被3整除。 生6:个位与十位的和与3有关系的数,能被3整除。 此后,让学生质疑问难,举例验证,从而得出:个位是0或5的数能被5整除,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学生既有获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