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裴汶《茶述》: “茶……其性精清, 其味淡洁, 其用涤烦, 其功致和…… 越众饮而独高……人人服之,永永不厌,得之则安,不得则病。” 茶的功效: 精清、淡洁、涤烦、致和 茶是茶文化的核心 身和同住 口和无诤 喜和同悦 戒和同修 见和同解 利和同均 ----台商江焕长于五福源廊桥红茶楼 六和敬的出处 在寺庙中,为了维护长远的共住与和谐,组织要有一个机制来做两件事:一、宣扬核心,保持组织的核心凝聚力;二、捋顺管理关系,以保持管理的畅通。 这两件事可以分成三个方面的内容:佛教的世界观、共住的道德规范以及“六和敬”思想。“六和敬”思想,是世界三大语系——巴利语、汉语、藏语系佛教的共同依止:佛教术语,其本意是“依存而止住”,或以某种事物为所而止住。在佛教寺院里,新学沙弥必须依止于教授师和羯磨(行为规范)师,系统学习教诫和教理,也是团结与合作的基础。 摄众的方法 佛陀住世时,领导的僧团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塞、优婆夷等七众弟子,以佛陀身旁的常随众而言,就有千二百五十人之多。如此庞大的僧团,佛陀如何统理,使其和乐清净,发挥住持正法,度化众生的集体力量?“六和敬”即是佛陀摄众的方法之一 茶好 第一和 身和同住 “身和同住” ”,「身和」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每一个人的身体都要保持健康、和谐快乐第二个层次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艺术,由于每一个人身体状况都不同,所以不要因为自己的个别需求,让其它人受到伤害或受到阻挠。 时时提醒存在着这样的想法的人,我们在工作中存在矛盾和冲突是必然的事情,而且是因为工作而起的,如果大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冲突。所以,不在岗位的时候,要即时消解因工作而带来的冲突和不快,做好及时沟通与交流。而在企业、组织内部,更要建立这样的机制,时时宣传这样的理念,先把工作和生活分开来,不要把工作的不快带到日常的生活中。 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工作当中的冲突,工作安排尽可能合理化,从制度和 设置上减少冲突的可能——减少因推诿和制约带来的结果。 “和敬”的概念 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和敬”是之于自己和他人两个方面来说的。所谓“和”,就是“外同他善”;而所谓“敬”,则是“内自谦卑”。 “六和敬”思想具体说来: 外同他善, 内自谦卑 第二和 口和无诤 古人说“君子动口不动手”,但佛教认为这还不够。所谓“口和无诤”不是讲不要争论,而是说不要做无益的辩论。20世纪中期,著名的藏学家更敦群培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赞同某一个观点,你会寻找到成千上万个论据支持它;如果你反对一个观点,你也同样可以找出成千上万个论据来佐证它。” 如果僧团无法做到口和无诤,而且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角度找出若干条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正确,而否定他人的看法,进而导致无益的争辩。如此,大家也就无法在语言上寻找到共同的方式。除了不做无意义的争论之外,口和无诤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不能因为一己之私利而去争讼。 在佛制戒律中的规定则是: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要说爱语、柔软语、正语、真实语、实义语。 原则 这样的语言标准,大致包含有六个: (1)仔细聆听,三思而后言; (2)语音清楚,言辞得体; (3)语气温和,出言诚恳; (4)精练有度,避免晦涩; (5)善巧方便,讲究方法; (6)不扬他过,严守秘密。 第三和:意和同悦 大家同住一起,必须要做到精神和心理的清净,要用意善良心、胸怀坦白,一致行为和认识。要记住“与人乐”而避免“独乐”的做法,有值得欢心快意的事,要大家一起共同庆祝,绝不要为了获得个人的快意而不顾大众,更不能把个人的快乐建筑在大众的痛苦之上。意和同悦还要求寺庙住众遵守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在思想上保持一致。这样一来,全体住众就能在一个共同的前提下讨论问题,达成认识上、行动上的一致,和睦相处,为共同的目标与成就而喜悦。如果我们将意和同悦用在企业团队建设上的话,同样适用。 第四和:戒和同修 中国人喜欢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寺庙中“规矩”就是戒,是所有僧人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和行为规范。所谓“戒和同修”,就是遵守共同的制度和规约,在共同组织框架、共同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之下,共同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行为、形体行为和精神行为。 第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