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__弹塑性有限元法基本理论及模拟方法
上式要表示成(*)的形式,必有: 写成增量形式为: 式中: (4-66) (4-68) (4-67) 由上式可以看出,初载荷{R}不仅与加载前的应力有关,而且与该次加载引起的应变增量有关,即式: 的两边都含未知数。因此每此加载时,必须利用迭代法来求解。 具体迭代过程:可先取 ,则得 , 求得初载矢量 , 在载荷 下,解方程式: 此时方程可写成: (4-69) 解方程: 得到 后,再照上述方法依次迭代计算下去。 写作一般迭代式为: 当相邻两次迭代所得初应力相差甚小时,可认为迭代结束。 求得 后,再由 求 和初载荷矢量 , 然后进行第二次迭代计算。 (4-70) (4-71) 为了考虑过渡单元,运用前面引入的加权系数m , 这样初载荷矢量为: 当单元为弹性状态时,取 m=1 单元为塑性状态时,取 m=0 若为过渡单元,则取计算出的 m 值。 (4-72) 计算步骤如下: ⑴ 施加全部载荷 {P} 于结构,按线弹性计算; ⑵ 算出各单元的等效应力,并取出最大值σmax 。若σmax ≤σs ,则材料尚未 达到或刚巧达到屈服,所计算结果就是最终结果。否则,令β=σs/σmax , 则β{P}是恰好使等效应力为 σmax 的单元达到屈服的载荷,同时存贮由β{P} 产生的应力、应变和节点位移。余下的载荷 {P}?β{P} 如分 n 次加载完,每次 施加的载荷增量为: ⑶ 再施加载荷增量 ?{P} 于结构; ⑷ 计算屈服单元和过渡单元的 [D]p,应力取加载前的值,过渡单元取达到屈服时 的应力值; ⑸ 对载荷增量 ?{P} 进行纯弹性计算,求得各单元的全应变增量 ?{ε}; ⑹ 用迭代所得的全应变增量,重新计算初应力; ⑺ 求出相应的初载荷,与 ?{P}一起作用,按弹性问题求解得节点位移增量和应变增量; ⑻ 重复步骤⑹、⑺直到相邻两次计算所得的初应力非常接近时为止; ⑼ 求出应力增量,把位移增量、应变增量、应力增量迭加到加载前的数值上; ⑽ 输出本次加载后的计算结果; ⑾ 载荷若全部加完,则停机。否则,回到步骤⑶继续计算。 4.6.2 初应变法 有初应变时,与节点位移有关的变形能为: 将上式代入式 4-64 后,进行变分运算可得: (4-73) (4-64) 由此可得: 在小位移弹塑性问题中,应力应变关系可写成: 把 视为初应变,则与弹性问题中存在初应变的情况相似,只要在基本方程的右边加上由 引起的初载荷矢量。由于使用的只是弹性矩阵 ,所以其相应的刚度矩阵计算与弹性时相同。 (4-74) (4-75) 把塑性应变增量视为初应变,则: 由式4-17 与式4-21 可得: 写作增量形式为: (4-76) (4-78) (4-77) 应用式 4-76 和式 4-78 的关系,式4-72 可写成: (4-79) 这样,初载荷矢量不仅与加载前的应力有关,而且与这次加载的应力增量有关。因此在基本方程式 4-67 的等式两边都有未知数,必须用迭代的方法求解。迭代公式与初应力相似,即: (4-80) 当 i=0 时,?{σ0}=0 ,{R0}=0 ,按纯弹性计算,当迭代中相邻二次计算所得的?{ε}p 相差很小时,则迭代完成。每次加载时, 的计算可利用本次加载前的应力进行计算。 以上表明: 对于变刚度法,每次加载都必须重新计算刚度矩阵。 对于初应力或初应变法,每一步加载只需求解一个具有相同刚度矩阵的问题。 所以,变刚度法的计算量一般比初应力法或初应变法大一些。但是,后两种 方法每加载一步都必须对初应力或初应变进行迭代,于是就存在迭代是否收 敛的问题。 对于应变强化的材料,初应力法一定收敛;一般初应变法也是收敛的。 但对理想塑性材料初应力法和初应变法是发散的;事实上,当材料的硬化程 度接近理想塑性材料时,用初应力法或初应变法,迭代过程收敛也是极缓慢的。 因此,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应根据求解问题的特点来决定。 4.7 残余应力和残余应变的计算 在塑性加工中,当载荷卸去以后,在工件内部有时保留有残余应力和残余应变,这对产品质量会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计算残余应力和残余应变。 对部分进入塑性状态后再卸载的构件,也有残留残余应变和残余应力的问题。 设卸载前的位移、应变和应力状态分别为{u} 、{ε} 、{σ} ,它们是通过前述逐步加载的弹塑性应力计算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1东山县科目一考试货车仿真试题.doc VIP
- 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箱变安装施工组织设计.pdf VIP
- 2023年06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核技术支持中心社会招考聘用笔试历年难、易错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pdf VIP
- 2025年度地质勘探钻井服务外包合同.docx VIP
- 2023年新疆职业大学招聘笔试真题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2023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箱变安装施工方案.docx VIP
-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 第十三章《探究简单电路》单元测试卷.doc VIP
- 温室气体(GHG)管理手册.doc VIP
- 2025年新疆能源(集团)石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