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第一缕晨光(下).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审题,第一缕晨光(下)

审题,第一缕晨光(下) 孙长江 捕捉命题意图 命题者在命题伊始,心中总会有一个预期的;尽管有时候那预期在问世之前,尚有些混沌、模糊。但作为考生,在考场那个类乎“血战”的场合中,如果能够尽可能快而准地捕捉到命题者的意图,写出来的文章至少不会被评卷老师“蔑”之为跑题,甚至你还会因此为自己的人生铺平最初的一段路。当然,笔者指的是考卷上,你看到的就是一个题目,没有任何材料和命题者事先为你设定好了的话题的纯命题作文了。 比如,试卷上明明白白地印着请以“向远处看”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如果你不能在写作初始捕捉到命题者的意图,势必会“洋洋洒洒很得意,劳神劳心却无功”。你就应该在心里反复地问自己:“为什么要‘向远处看’呢?”我绝对相信,用不了三个回合,你就能捕捉到命题者的意图。 为什么要“向远处看”呢?只要你稍微用心想想,一个答案就会自然而然地跃出你的脑际。两年以来,一个伟大的民族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灾难:2008年的“1·25”,本该“春深似海”的南国却給冻成了个冰坨子,让雪乡在那一年徒有虚名了半载;2008年“5·12”, “转瞬间地陷山摧”,美丽的巴蜀大地被扯得稀巴烂,“霎时间月缺花飞”;2010年的“4·14”,那是一个多么祥和的早晨啊,又一场地震临风绰约的玉树每一栋房子每一间屋子全都狠狠地推倒了;2010年的“7·27”,一场亘古未有的洪水灌满了温德河,灌满了松花江,灌满了那里大大小小的沟沟壑壑;2010年的“8·8”,两年前的这一天,“中华豪气可贯日”“神州无处不笑语”,至今忆起热血犹沸腾,可谁成想,不知“何人半夜推山去”,舟曲转瞬即非昨……面对着这样多的灾难,我们悲痛欲绝,我们泪如泉涌,我们“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但别忘了,中国有句老话:多难兴邦!生活必须继续,我们就不能永远沉浸在悲哀之中,但我们都应该铭记:“向远处看!”因为远处,太阳还在,青山还在,中国人永远不会击垮的豪气还在! 这不就是命题者的“意图”与“预期”吗? 为什么要“向远处看”呢?只要你平时的积淀已经使你有了足够的“悟功”,另一个答案也就会自然而然地从你的脑海中喷溅而出。世上没有哪一个人不是为了心中的那个“梦”而活着、而奋斗着,而打拼着;“在哪里洒下过汗水,哪里就会有春天倩影,秋天的收获”,谁说的,忘了,但意思是很清楚的,那就是不管你是谁,只要努力过,就会有成功,尽管那成功有的大如天,有的小如蚁;但我们都应该牢记:决不能把成功看成是世上最暖最柔的软榻!“向远处看”,远处还有着无尽的思想荒漠,还有着无边的不毛之地,还有着人不止一个所罕至的“罗布泊”!莫泊桑如果在自己的《羊脂球》被收入到让世界“骇瞩”的《梅塘晚会》上,飘飘然俨若天上又多了一轮太阳,对于世界那该是多大的不幸;居里夫人如果在自己的成就变成了没有哪一个科学家不热衷的诺贝尔奖金之后,翘翘然俨然即使月亮不再升起,世界的夜晚也会因为她的存在而浪漫,而璀璨,而明亮,对于这个世界那该是怎样的悲哀;袁隆平如果在水稻杂交解决了全世界人吃饭的严肃问题之后,悠悠然睡在了由赞誉做架子由自满为棉絮制成的软榻之上,对于未来的世界那又该是怎样的遗憾……幸好,他们中没有一个不是举目“向远处看”的真正的斗士。“向远处看”,因为远处还有着一块又一块荒原在期盼着我们的犁杖,远处还有着一块又一块盐碱地眼巴巴地呼唤我们改良,远处还有着…… 这不是命题者的意图与“预期”又是什么呢? 为什么要“向远处看”呢?只要你平日里总在叨念着朗加纳斯的名言“美妙的措辞就是思想特有的光辉”且踏实地践行着,这就成了你最可宝贵的习惯和经验,你的脑子里一定还会跳出一个等待着你的裁夺的立意:人,不是为了饱尝挫折的滋味,饱受失败的痛楚而忙碌在这个世界上的,但有哪一个成功者会不需要挫折给你今后的奋斗以力量呢,又有谁能够在鲜花铺就的坦途上,走着走着,就拿到了金苹果,就摘到了桂冠,就欢呼胜利永远属于那些耽于梦想的人的呢?爱迪生伟大,就因为在他饱尝了挫折的滋味之后,仍旧高昂着高贵的头颅“向远处看”;奥斯特洛夫斯基伟大,就因为他用最后的心血写就的《暴风雨所诞生的》在邮寄中失踪后,他硬是瘫在病榻上昂起他不屈的头“向远处看”,凭借着已经不济的记忆毅然又写了一遍;霍金伟大,就因为命运采用了最残酷的方法考核他的毅力与追求,让他的全身除了一根手指还听他的使唤之外,没有任何一个部位与他有关,面对这样的惨淡人生,即使仅仅活下来就该是这个世界的奇迹,但他却从未耷拉下过他那睿哲的大脑,“向远处看”,完成了连计算机都羞赧不已的伟大著作《时间简史》…… 这不就是命题者的意图与“预期”吗? 开笔伊始,我们就捕捉到了它,成文、得高分还能算作问题吗?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