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平播战争发生原因.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平播战争发生原因

浅析平播战争发生原因   【摘要】“平播之战”,即明万历二十八年二月十二日至六月初六(公元1600年3月26日-7月16日),明朝廷为平息播州土司、宣慰使杨应龙叛乱,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战争最终以杨应龙所率的14万士兵在朝廷24万官兵的八路夹击围攻下,负隅抵抗114天后,全面崩溃败北、杨应龙自杀身亡、播州以“改土归流”而告结束。战争虽然已经过去了四百多年,但对战争发生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本文着力从明王朝对播州实施的政策找寻战争发生的原因。   【关键词】平播战争 改土归流      “平播战争”是400年前发生在遵义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这次战争由于被明朝官方定为是杨应龙反叛朝廷,朝廷用兵讨平,故称“平播战争”。   400年前发生在当今黔北这块土地上的这场惨烈的战争浩劫,不仅使延续了725年(876―1600年)的播州杨氏土司一朝覆灭,也使杨家的军事城堡“海龙囤”灰飞烟灭。然而,战争虽然结束了几百年,但是对于战争发生的原因,至今仍然众说纷纭。   多元折中主义认为,一切事物的产生是由许多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我通过阅读许多的史料和很多关于平播战争方面的论文,将平播战争之所以爆发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明王朝的腐败和它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政策      明朝到了万历年间,政治腐败、官场黑暗、社会凋敝。“万历王朝放任官场买官卖官,当时主宰文武官员升迁的大臣对不同的官阶开出不同的价码,只要有钱,就可以做官”。许多人没有钱但又想当官,于是就借钱买官,文职称“债官”,武职称为“债帅”。这些“债帅”(官)因为事借钱买官的,他们不仅贪生怕死,而且上任后为了还债就不遗余力地对下属和兵民进行残酷的压榨和勒索。(此时的川贵各抚臣更替整治杨应龙就属此例。)   呜呼,杨应龙生呼其时,难免不受到这种政治气氛的熏染和上级各官的勒索。为了保证自己的统治地位,他也不得不同流合污,向下级兵民勒索。然后再用这些钱去贿赂上级官员。因此当杨应龙的这些问题暴露出来以后,四川抚臣便理直气壮地说:“杨应龙无可堪之罪!”而贵州方面则借杨应龙向五司土目索贿一事大做文章,挑拨离间制造矛盾以迫害杨应龙。(“平播之役400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杨应龙反明原因浅析》)可见,要不是明王朝的腐败,各级官员就不会如此勒索杨应龙,而杨应龙也不会借此机会向下级官员勒索钱物来孝敬他们;如果不是贵州巡抚对贵州领土虎视眈眈,他们就可能不会向朝廷告发杨应龙凶恶诸事,朝廷和杨应龙的矛盾也不会如此水深火热,越积越厚,导致后来发生战争的地步。   “平播之役”作为明王朝三大征之首,历时104天,明王朝动用军队24万人,明王朝花费如此心血,这无不与明王朝所奉行的大汉民族主义的民族政策有关。   在中国历史上,中原民族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一直并不和谐。由于各历史时期统治者采取的民族政策的差异,使各朝代中央政权与边疆少数民族关系也呈现不同的状况。明朝开国之初,由于直接从元蒙少数民族手中夺得政权,是“驱除鞑虏,复我中华旧制”。因此,明的最高统治者朱元璋就表现出“内中华外夷狄”的大汉族主义观点。他们认为“中国乃阳,蛮夷乃阴”。他们还认为“西南诸夷,自古及今,莫不朝贡中国。以小事大,义所当然。”(《明太祖实录》)对少数民族,他们虽然一方面安抚,一方面由元蒙对中原的征服中,有一中发自内心的恐惧,所以“受降如受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明太祖实录》)对少数民族始终有一种提防心理。“自成化年间以来,光禄寺官不行用心,局长作弊尤甚。凡遇四夷朝贡到京,朝廷赐以筵宴,与之酒食大宴,品物颇可,而塑望见辞,酒饭甚为菲薄,每碟肉不过数两,而骨居其半。饭皆生冷而多不堪食,酒多搀水,而淡薄无味。所以夷人到席,无可食用,全不举箸。”(《明末纪事本末》卷四)因此,少数民族与中央集权的关系并非如统治者所倡导的“:荜夷一家”、“一视同仁”。相反,由于明王朝横征暴敛,腐败凶残,少数民族起义风起云诵,仅在贵州,明代就有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清水江苗族“聚众为乱”,永乐六年(1408年)贵州宣慰司宋阿袄领导的抗缴赋税,西堡仡佬族的数次反抗,侗族吴勉起义等。   由于明王朝这一反动的民族政策,长期以来,对播州苗民及其他少数民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历代皇帝对播州杨氏土司采取的始终是怀柔政策。并在贵州不少土司地区都进行改土归流的情况下,却始终未涉及对播州的改土归流。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杨应龙的防范心理,也这并没有给播州的平民带来好处,长期的土司统治可谓劣迹斑斑,就是因为朝廷一味的“恩抚”,更加助长了播州土司的嚣张气焰。   由于这种少数民族政策,致使万历18年贵州巡抚叶梦熊疏论应龙凶恶诸事,巡按陈效历数应龙“二十四条罪状”时,朝廷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的情况下,仅凭他们的一面之词,就命堪。这就加深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