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对理想的追求决不能南辕北辙与《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小洞不补大洞叫苦合集.docVIP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对理想的追求决不能南辕北辙与《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小洞不补大洞叫苦合集.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对理想的追求决不能南辕北辙与《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小洞不补大洞叫苦合集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对理想的追求决不能南辕北辙与《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小洞不补大洞叫苦合集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对理想的追求决不能南辕北辙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对理想的追求决不能南辕北辙 近日,央视播出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剖析了一些典型案例,讲述了一些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其中,李春城(四川省委原副书记)的一句:走到这一步,这一生的追求真的是南辕北辙,着实引人深思。南辕北辙是一个典故,寓意为: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这也让我想起典故中,季梁给魏王所讲的故事中遇到的那个人,季梁问他去楚国为何车子向北,他回答了三句话,第一句是“我的马好”,第二句是“我的路费多”,第三句是“我的车夫善于赶车”。三句似是而非的回答,恰似一些落马官员的无知与狡辩。“我的马好”,这是他自以为的第一个有利条件。可是,即使是千里马,如果走错了路,也只能离目的地越来越远。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落马的官员自身不乏优秀的条件,就拿李春城来说,是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39岁就已经成为一名正局级干部。然而,这些有利条件并没有成为他忠诚党的事业的动力,相反,职务上的便利成为他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巨额贿赂的最优条件,很可悲,在对理想追求的道路上,他选择了一条背道而驰的路。于是,落马成为必然,忏悔也成为必然。“我的路费多”,这是他自以为的第二个有利条件。可是,无论是谁,如果弄错了方向,再多的路费也到达不了目的地,相反,那些东西到最后只能成为累赘。在最终的判决中,法院判定李春城受贿3979万余元,判处其有期徒刑13年,没收个人财产100万元。失去了自由的李春城或许这个时候才能真正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究竟值不值,几千万卖了自己的自由,卖了自己的尊严,这样的“路费”不可谓不多,却成为了自己人生路上致命的枷锁,有了它的桎梏,于是,信念迷失成为必然,道德失守也成为必然。“我的车夫善于赶车”,这是他自以为的第三个有利条件。可是,对于领头人来说,如果自己都不知道方向究竟在哪,那车夫也必定会走错。李春城在节目中说,我真的是对不起那些跟着我把工作当事业追求,当学问去研究的成都的干部群众。这话没错,在李春城落马之后,其几名下属也应声落马。作为领导者,他没有起到应有的表率作用,更没有尽到爱护同志的责任,才会让善于赶车的“车夫”也同样成为了迷途羔羊,在他扭曲价值观的影响下,于是,集体落马也成为必然。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相信大多数党员干部在最初的时候都希望能够在党的领导下,能够为社会进步,为人民幸福多做有益的事情。纯朴的理想让我们感叹,我们更希望党员干部能够顺着这个方向一直走下去,到达理想的彼岸,实现最终的梦想。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小洞不补大洞叫苦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小洞不补大洞叫苦 10月21日晚八点,笔者准时坐在电视剧前观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五集《把纪律挺在前面》。看着看着,不禁对其中一段话感触颇深:“基层嘛,抽抽烟、喝喝酒,以前在这一块大家都感觉很正常。” 记得xx区纪委曾连续通报几起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这些问题有个共同点,就是事情不大,范围广,在群众中影响又十分恶劣。可是,在群众为之拍手叫好的同时,也出现一些不协调的声音,认为xx区纪委尽在小事、小处上“小题大做”。 一条烟,群众身边的一些“四风”问题,事情是很小,很普通,但因其“小”往往被人忽视,麻痹大意,嗤之以鼻,也常常使人感到繁琐,不屑一顾,但它的反作用是不可估量。这些“小事”中的“小人物”直接同群众打交道,如一些窗口办事员、一线执法人员和业务人员,以及村居“两委”干部,所涉及的很多小问题看起来不起眼,性质算不上恶劣,或情节不太严重,或涉及金额不大。因此,当事人不以为然,上级领导也听之任之。殊不知,“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破法从违纪始,违纪从小节始。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正是这些“小问题”,才使问题官员逐渐养成“恶小而为之”的心态,逐渐道德沦丧、党性缺失,屡屡触碰党纪国法的“高压线”,最后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就要未雨绸缪,为了防止昨天的好同志变成今天的阶下囚,必须抓早、抓小。如果说,办大案是打下反腐的定心桩,那抓小节就是编牢防腐的篱笆墙;如果说,打老虎是拔烂树,那么抓小节就是治病树。执纪监督,就不能抓大放小,而应不管大小,一律做到执纪必严、失责必问。同时,积极践行“四种形态”,及早介入、从小抓起。既体现了惩、又体现了治,既是治标、又是治本。“破窗效应”告诉我们,要高度重视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违纪违规问题,如果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导致更多的效仿者,出现更多的违纪行为。一些地方、部门出现“塌方式”的腐败现象,就是“破窗效应”的实际体现。 小洞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