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复习与测试+测试(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doc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复习与测试+测试(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复习与测试测试(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

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复习(测) (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 班级 姓名 总分 一、单选题(30分,每题3分) 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B.出生率、死亡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原因 C.迁入率、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原因 D.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答案】 【解析】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错误; B、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B正确; C、迁入率、迁出率会直接影响种群数量,C正确; D、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D正确. 在对某种野兔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2hm2(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25只野兔,第二次捕获40只野兔,其中有标记的野兔10只,则该野兔种群的种群密度大约为( ) A.125只/hm2 B.100只/hm2 C.75只/hm2 D.50只/hm2 【答案】 【解析】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25只野兔,第二次捕获40只野兔,其中有标记的野兔10只;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25=40:10,N=100只.由于调查范围为2hm2(公顷),因此该野兔种群的种群密度大约为50只/hm2.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四边上的菌体 【答案】 【解析】解:A、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知,若部分灰喜鹊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A错误; B、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若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会导致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偏大,B错误;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在分布较稀疏地区取样会偏小,C正确; D、正常统计时,血球计数板的框格边上的菌体要计算两条相邻的两边,所以统计方格内和在四边上的菌体,则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D错误. A.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d点 B.K值是环境容纳量,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C.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 D.若图表示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后增长速率为0 【答案】D 【解析】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是增长速率最快的点,捕捞应在c点,故A错误。K值是环境容纳量,但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故B错误。如果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害虫防治应在b点之前,故C错误。如果表示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e点就达到了K值,此时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大致相等,所以增长速率为0,故D正确。 5.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只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B.种群的年龄组成有三种类型,稳定型的种群中雌雄性别比例为1: 1 C.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一座山从山脚到山顶的生物分布属垂直结构 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 【答案】D 【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由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迁入率决定,A错误;种群的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不同种群中性别比例差别很大并不是均为1:1 6.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只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答案】 【解析】解:从图象分析可知,甲乙是捕食关系,且甲是被捕食者(藻类),乙是捕食者(浮游动物).而丙为后期向水池投放的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建立食物链的话应该是:藻类(甲)→浮游动物(乙)→鱼(丙).由于鱼是大量的,所以短时间内它们的食物浮游动物急剧减少,而由于食物缺乏等生存斗争加剧,鱼类也随之大量减少.所以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的话,该种群肯定是藻类,即甲种群.由于强调了鱼是专食浮游动物乙,显然A项是不合理的.丙和乙的竞争关系不一定体现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