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世纪50年代农民盲目外流与现代户籍制度形成
20世纪50年代农民盲目外流与现代户籍制度形成
摘要:新中国初期,农民大量盲目流入城市,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正常的社会秩序。国家采取多项措施制止此种现象,但一直未见明显效果。为此,国家在1958年1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草案)》,规定农村户口非通过招工、升学不得迁入城镇。但大跃进期间许多企业大量招工致使农民再次大量涌入城市。粮食危机出现后,国家采取精简城镇人口的非常措施,此后加强户籍管理,严加控制农村户口迁入城镇,隔离城乡社会的现代户籍制度终于形成。
关键词:农民;盲目外流;制止措施;户籍制度
中图分类号:D63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12)01-0130-04
户籍制度是对现代中国城乡社会影响最大的基本社会制度之一。户籍制度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新中国初期农民盲目外流是其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研究户籍问题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不过,大多是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及户籍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史学界对此问题关注不够,涉及现代户籍制度成因的著述较少,并且现有研究较多关注优先发展重工业、计划经济、城乡差别、短缺经济、粮食供应紧张等因素,很少涉及农村人口外流的问题。本文拟对20世纪50年代农民盲目外流和户籍制度的形成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土地改革完成后,原来就存在的耕地不足、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的基本情况,并没有随之得到改善。另外,由于互助合作运动的开展、农具的改良和当时农村副业、畜牧业、手工业等产业的欠开发,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开始自发地盲目外流。除此类问题之外,构成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的原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统购统销政策的影响。1953年起,计划经济政策开始实施,国家在农村建立起了对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取消了过去的粮食自由交换,余粮都要卖给国家。农民一下子不能适应这种形势的变化,影响了生产情绪。
其二,城镇职工享受的相对较优厚生活待遇对农村人口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新中国初期,国家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计划,在资源分配上采取了向??市倾斜的措施。当时虽然城乡差别不像60~70年代那么大,但按照梁漱溟的观察,1953年这种差别已经是“工人在九天之上,农民在九地之下”。既然城乡社会生活差距在拉大,当农民不如进城做工。
其三,天灾的原因。1956年秋,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水灾,一些灾区的农民也开始加入外流大军。据内务部1957年4月30日向国务院递交的《关于灾区农民盲目外流情况和处理意见的报告》中说:“据流入地区自去年10月至现在的累计,由外地流入的农民约有五十七万多人。”
其四,国家企业大规模招工的结果。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正式实施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大规模工业建设,一些建设单位需要从农村招收工人进城。国家企业的大量招工引起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持续外流。
上述原因,造成了新中国初期第一次民工潮。据统计,这一时期城镇人口达到9949万人,全国净增城镇人口2786万人,其中由农村迁入城市的人口为1500万左右,平均每年300万左右。这一时期,户口迁移相对容易,由农村流入到城市的农民在被招为国家职工之后也就在城市落户
许多流入城市的农村人口具有自发性、盲目性的特点,而这些涌进城市的农村人口,给城市建设和城市居民生活以及社会管理带来很多困难,同时也使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1957年4月内务部《关于灾区农民盲目外流情况和处理意见的报告》中列举了农民外流给各方面带来了多种不良的后果。一是灾区的劳动力大量外流,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进行和农业社的巩固。二是农民流入各地后,由于找不到工作,生活困难,流浪街头,影响社会的治安。三是给铁路运输增加了很大压力。外流农民以买短程票、买月台票、爬行李车、货车等办法混上火车,有的甚至不买票,强搭客车,使路局很难维持秩序。四是使流入地区增加了救济费开支和粮食供应,造成了工作上的困难。
总之,农民盲目入城给城市带来了混乱,极大冲击了城市的各项建设和正常的生活秩序,造成城市交通、住房、粮食供应等方面的紧张局面。当时,举国上下正在实施“一化三改”的宏伟战略计划,城市执行紧缩城市人口的方针,国家开始动员城镇未能升学的中小学毕业生和待业青年到农村去。农村在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阻止农民盲目入城的工作势在必行。
1953年4月,政务院第一次发出了《关于劝阻农民盲目流入城市的通知》,此后至1957年3月期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又连续多次发布通知,力求改变农民盲目入城的混乱局面。尽管各级政府作了很大努力,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阻止农民外流,但是1957年农村人口外流的状况并没有被遏制住。鉴于农民外流屡禁不止且有愈演愈烈之势,1957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