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中,古水利工程屡现奇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洪灾中,古水利工程屡现奇功

洪灾中,古水利工程屡现奇功 ——我感中国古文明的生态价值观 2010年夏,特大暴雨使中国南方100多个大中城市发生内涝,房屋被淹、交通中断、正常的城市秩序被打乱,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而与此同时,在三面临水的赣州古城,却未出现明显积水,甚至没有一辆汽车被浸。当洪峰到达赣州时,儿童仍在城门口的水滩里嬉戏,买卖人在滔滔洪水边安然地做着生意,没有人担心洪水会给自己带来什么灾难……但此时,距赣州不远的广州、南宁、南昌等诸多城市却都已成了令人揪心的“水城”。 在众多大中城市惨遭水淹之时,为什么赣州古城却安然无恙?究其原因是得益于北宋时期建造的一套排水系统。据史料记载,在宋朝之前,赣州城也常年饱受水患。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年-1077年),一位叫刘彝的官员在此地任知州,规划并修建了赣州城区的街道。同时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分别采用明沟和暗渠相结合, 除此之外,修建在宋代的坚固的城墙也是一道极好的防洪堤坝,这样一防一放,保护着城区居民数百年安居乐业,不受水患之苦。 在现代,如果排水道的坡度不够,一般都考虑用抽水机抽水。而福寿沟则完全利用城市地形的高低差,采用天然流动的方法使城市的废水自然排入江中;为了保证水窗内沟道畅通和具备足够的冲力,刘彝采取了改变断面,加大坡度等方法,这样能确保水窗内形成强大的水流,足以带走泥沙,不致堵塞通道;在暴雨连绵,江水上涨超过出水口时,也会出现江水倒灌入城的情况,为此刘彝又在出水口处,“造水窗十二,视水消长而后闭之,水患顿息”。其工程设计之科学、规划之周全、工艺之精湛,令人惊叹! 900余年来,全长12.6公里的福寿沟一直在胜任着城市的排水、防涝职能,维护着赣州10万旧城区居民的生活和安全。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现代城市的排水功能反倒不如生产力受限的古代工程?现代人使用了大量能源、机械,高成本地维护着系统运转,而古人的排水系统不用消耗能源就能长久使用。是现代人的科技水平、生产能力不如古代人吗? 无论是北宋建造的赣州古城的排水系统,还是战国时期李冰主持建造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在以千年不衰的力量造福着子孙后代。这些令世界称奇的工程,除了结合当地地形、水文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外,在他们心里,没有“面子工程”,没有不顾全局、不顾后生,追逐个人“政绩”之赘,恐怕是今昔差别的主要原因。这些古人不惜顶风踏浪、亲历实践、摸清地情水脉水势,掌握第一手资料;他们尊重自然、以不破坏自然为原则,乘势利导;他们充分利用自然变害为利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人、地、水三者高度新城区埋下了更粗的排水管,泵站里装配了马力更强劲的抽水机。即使没有水塘,也不过是多消耗点电就能把水送出去。不过,也有人员感叹,“幸好八境台公园的那口蓄水塘还在” “今年的几场暴雨中,雨水总是先汇集到水塘,然后泵站才能直接从水塘里往江里抽水。否则,根本来不及排水” 水塘、河道、湿地都与地下水和千百万生态元素联系在一起,他们是地下的毛细血管,在更深的层面发生着协和作用。如果把池塘湿地都填了,不仅会影响自然生态的内在活动,还会引起小气候的变化。城市地面硬化,是造成“热岛效应”及引发城市集中暴雨的重要因素之一。更何况,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电力中断是常有的事情,抛弃或破坏自然的原有功能,仅靠人力、机械被动应对,怎么能解决根本问题?!经济发展必须要走人与自然和谐的道路,不侵犯自然,不干扰自然的正常秩序、不破坏生态功能;以爱心、和谐之心、兼顾之心承载一切,这才合乎天道。如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发展,只会使发展步入绝境,同时还要搭上人民的性命!毕竟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啊! 我衷心祈望,人们能从老祖宗留下的丰厚遗产中吸取智慧、得到启发;我衷心祈望,发挥了卓越效能的赣州城古水利系统能长久、完好地保存下来。 写于2010-8-5 作者:王雅心 工作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监测中心 4 1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