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最后“人民公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珠三角最后“人民公社”

珠三角最后“人民公社”   就在这个历经三十年改革开放已与世界经济紧紧联在一起的地方,广东省中山市南?镇崖口村今仍奉行“人民公社”,“工分”、“口粮”、“供销社”、“生资部”是活跃在这个村庄的常用词汇。      和历朝历代相同,当进入1980年代之后,中国一场新的革命,也从农民开始,不过他们采取了温和而且对中国有深刻影响的举动。   1980年代初,发生在安徽小冈村的、一场被命名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体制革命已席卷全国。   然而,广东省中山市南?镇崖口村,在这个“革命、改革”的年代里,却通过民主的程序决定继续走“人民公社”之路,并延续至今。   有人说,这是珠江三角洲最后的“人民公社”。      村庄即景      这是2008年4月27日。   中午刚过的时候,家住祠堂边的谭伯接了个电话,电话是香港的亲戚打过来的,从他们快速的粤语对话里,可以感觉他们的开心。      在安静的村庄里,从半掩或者开放的门里望进去,许多村民在玩麻将。笑声不时传出来。   孩子们的笑声从村里的运动场上传来;村支书陆汉满的破单车,依靠在村大队部礼堂舞台旁边,会议室里,这个68岁的老头身边坐满了人,人人笑逐颜开。   如果不经人介绍,很难把这些客人和美国人联系到一起:这是侨居美国的崖口人回来看看自己的故乡,拜访老支书。   走在水泥铺成的村道上,一张张贴在墙壁上的性广告不时蹿入眼帘,一辆辆小汽车缓缓驶过;初夏的海风不时从平滑如毯的3000多亩稻田上吹来。   从卫星地图上看到,这个村庄古老建筑的屋顶和新建筑混合,被绿色的田野和数万亩的围垦土地包围着。颜色在阳光下鲜亮夺目。   绵延的海埂,将围垦的土地伸向大海,这是崖口集村民20年之力,向大海要回的土地。这由水变来的土地,如今成了村子的宝贝。   这些围垦出来的滩涂已大量作为养殖场出租(部分建起工厂),每年可为崖口提供数百万的租金收入,成为崖口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他们将这笔收入用于补贴农业生产、给社员和干部发工资、整修村里的公共设施,建设凝聚人心的寺庙。低调的实施着“共产主义人民公社制度”。   人民公社体制,一直被视???是中国社会主义试验的负面案例。崖口人民的“公社生活”,各种证据似乎证明着,如今崖口集体主义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相互依赖和补充,以及民主决议程序的坚持执行,正闪烁着科学与和谐的光芒。      干多干少:是你的自由      4月27日,村民阿谭起了个大早。他穿过几条小巷,来到村祠堂公告栏前。   公告栏上写着“八点开工,下北山界围鸭网、下田林斩田基”等字样,这是生产队长的开工通知。他如城市的人“打卡”一样,在“斩田基”一栏挂上自己的名字牌。   由于是农闲,这天出工的社员并不多,只是600多个从事农业生产的社员中的少数。根据村里的规定,干完这些活儿之后,阿谭们可以拿到20个工分。按照最近两年的崖口的工分值,这大概价值30元人民币左右。   “不过,由于农业生产的周期较长,工分到底值多少钱要等到早造或晚造分配的时候,才能明确知道。”崖口村法律顾问谭顺宁说。   崖口村有3500多人,1700多劳动力,其中有差不多600人靠边在村里3500多亩的稻田里“挣工分”。   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和最近两年的工分价值,阿谭去年挣得了一万多点儿的收入,这在村里居于中上游水平,有的人可能与之相差数千元。外出务工、经商的崖口村民可从集体土地、工厂出租收入获得人均约5000元的分红。这个坚持公社体制的村庄已与市场经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有人把我们与历史上的人民公社等同起来,这是错误的。我们跟他们不一样。看看我们的工分收入分配表就知道了。”谭顺宁说。      “粮折”与“粮食银行”      家里的米快吃完了,阿谭希望早点收工,好去村里的粮仓取米。   事实上,崖口的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也不大,成片的3000亩稻田,已经大部分交给了机械化操作。村民的劳作,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形式。但是他们必须认真的做这个形式――劳动行为,在崖口是神圣的东西。   阿谭没有磨洋工,要把自己份内的活干完才好,因此,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在中间的工休时间与伙伴们打扑克、讨乐子。大概10点钟的时候,阿谭完工,在通过队长的验收后,前往大队仓库,掏出一本类似存折的“粮折”领了“口粮”,并在旁边的打米机免费打米。   这一切都不用花钱,等早造、晚造季节结束,进行工分收入分配时,直接从中扣除。   “我们从来不用担心粮食涨价。”崖口村法律顾问谭顺宁说。   根据该村的规定,任何参加集体劳动的社员,都有权使用“粮折”,年终时直接从工分中扣除,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自2001年起,对16岁以下儿童工和60岁以上(女55岁)老人的口粮,完全免费。但是,退出集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