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夜蛾在耐热花椰菜上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docVIP

甜菜夜蛾在耐热花椰菜上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甜菜夜蛾在耐热花椰菜上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

甜菜夜蛾在耐热花椰菜上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   甜菜夜蛾(ArgyrogrammaLanigerum Hausmann),别名贪吃蛾,是一种世界性顽固害虫,在山东邹城地区主要危害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莴苣、芹菜、茄子、青椒等多种蔬菜作物,以耐热花椰菜危害损失最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甜菜夜蛾在邹城市耐热花椰菜上呈间歇性暴发,重害地可将花椰菜叶片全部吃光,受害植株易出现软腐病的发生与危害,严重影响菜农的经济收益。为摸清该虫生物学特性,科学指导防治工作,减轻危害损失,2006年以来,作者在邹城市耐热花椰菜主产区――平阳寺镇对其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查方法      2006年,笔者将产有卵块的花椰菜3棵,栽植在塑料花盆内,并在其上部设置防虫网,置于花椰菜田进行观察;田间采集幼虫、蛹至室内饲养,以观察幼虫、蛹、成虫特征。同时结合虫情调查,研究生活习性等。      1、成虫诱测方法   2006-2007年在邹城市平阳寺镇选择地势平坦、开阔的花椰菜田,设20瓦黑光灯1台,每年从5月下旬开始,全夜开灯,至10月中旬无虫时停灯,逐日记载灯诱情况,分雌、雄成虫,解剖检查雌蛾抱卵情况。用糖醋液(酒:糖:醋:水=1:3:4:2)调查成虫趋化性。      2、田间系统调查   灯下见虫后,选有代表性的花椰菜地,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定点调查,隔5d调查1次,详细记载卵块和幼虫数量,幼虫盛发期选有代表性的田块进行发生危害普查。      3、越冬场所调查   1月和3月分别选取花椰菜地、草坪地各5块,每块地随机选5点以上,每点用铁铲剖土面1m2、深0.2m以上,调查甜菜夜蛾越冬情况。      二、调查结果      1、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一般8~10mm,灰褐色,翅展19~25mm,前翅有黄褐色肾状纹和环形纹,有黑色轮廓线,外缘由一列黑色三角形小斑组成,前翅色泽呈季节型变化,后翅白色略带粉红闪光,头、胸有黑点。   (2)卵圆球形,白色,成块产于叶面或叶背,8~15粒不等,排列1~3层,卵块表面覆有白色茸毛,不能直接看到卵粒。   (3)幼虫体色变化较大,有绿??暗绿、黄褐、黑褐色等,3龄前为绿色,气门下线有一条黄白色纵带,有时纵带呈现粉红色,末端直达腹部,不通到臀足上,气门后上方各有一个明显的圆形白斑。老熟幼虫体长约25mm左右。   (4)蛹长约10mm,黄褐色,椭圆形。中胸气门显著外突,臀棘有刚毛2根,其腹面基部也有2根极短的刚毛。      2、生活史及习性   (1)甜菜夜蛾各代发生期根据2006-2007年黑光灯下诱蛾情况,结合田间发生为害调查资料分析,甜菜夜蛾在邹城市1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严重。5月下旬始见初发代蛾,6月上旬第1代幼虫开始孵化危害,10月上中旬左右终见末代成虫,3~4代为重害代,世代历期23~33d,越冬调查,未见越冬虫蛹。各代发生期及历期见表1。      (2)生活习性甜菜夜蛾卵多产在花椰菜中上部叶片的叶背或叶面,成块状,卵粒少则几粒,多则百粒以上。初产卵乳白色,后变淡黄色,近孵化时呈灰黑色,一般卵期2~5d,室温32.2℃时,卵块经36h左右孵化完毕,清晨7时前孵虫最多,初孵幼虫啮食卵壳仅留茸毛,多数群集静伏卵处,一旦受惊便潜逃或吐丝飘移至邻株,多在花椰菜中上部叶片开始取食,幼虫昼伏夜出,下午6时开始外出活动,凌晨3-5时活动虫量最多,晴天清晨随光照强弱提前或推迟潜入叶背的时间,低龄幼虫食量小,随虫龄增加,食量大增,抗药性增强,4、5龄幼虫常将花椰菜叶片吃成缺刻,甚至吃光。幼虫具多食性,畏强光,具有转株取食、假死性和喜旱惧湿习性,老熟幼虫在浅土层内化蛹,蛹期5~9d。成虫具趋光性和趋化性,对黑光灯趋性强,趋化性较弱,白天潜伏草丛内,受惊可短距离频繁迁飞,夜间20-23时活动最盛,进行交尾、产卵,黑光灯下成虫雌雄性比为1:1.4,解剖灯诱雌蛾抱卵率为52%。      3、发生规律   影响甜菜夜蛾数量消长的重要因素是虫源、气候、天敌和栽培管理。   (1)虫源据报道,甜菜夜蛾在我国黄河流域均以蛹在土中越冬,亚洲北纬44度以北广大地区不能越冬,靠迁飞而来。邹城市近两年对其进行的越冬场所调查,未见越冬虫蛹,当地初始虫源是否是外地迁入的,尚待进一步探讨。黑光灯诱测表明:初发代虫源基数大,发生早,当年主害代发生重。如2007年初发代始见期比2006年早9d,诱量多270头,主害代3~4代就明显重于2006年。上代成虫基数也是害虫发生轻重的基础条件,上代虫源基数大,下代田间发生量大。据田间虫口密度与上代成虫高峰期诱量相关分析,二者相关极显著,其相关系数r=0.723(P0.01=0.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