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护和谐与公义屏障
维护和谐与公义屏障
在百姓心中,法院是公平与正义的化身,当矛盾得不到解决时,人们就会求助于法院。这时,法院就成了维护社会稳定、主持公平和正义的一道屏障。
法院只有守住这道屏障,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新乡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综治委主任弋振立在谈到把新乡建成“全国最安全、最和谐的城市”时说,法院系统以“调解为先”,新乡县有两个亮点,一个是小冀镇的社会“法庭”,另一个是新乡县七里营中心法庭。
新生的社会“法庭”
“谢谢你,张所长!要不是你,还不知道我啥时候能把剩下的钱要回来呢!”
2009年7月3日上午11时,河南省新乡县小冀镇社会“法庭”里,郭鹏握着社会“法官”张硕魁的手,一个劲儿地说。
2008年1月,郭鹏的儿子郭志刚从家乡获嘉县太山乡来到小冀镇一家机械制造厂打工,在工作过程中,郭志刚脚被砸伤。当地劳动仲裁部门仲裁后认为该机械制造厂应支付郭志刚2.9万元工伤赔偿金。该厂支付1.5万元后,以“没有钱”为借口拒绝支付剩余部分,郭鹏曾往该厂跑十几趟,没能解决问题。
2009年5月12日,经小冀镇村民介绍,郭鹏来到了小冀镇社会“法庭”。在“法官”张硕魁的调解下,该厂同意支付剩余的1.4万元,并于5月15日结清。
郭志刚工伤赔偿金案件的解决,充分体现了社会“法庭”的魅力:高效、快捷、节省诉讼费用。
社会“法庭”是应我国国情而产生的。
据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政治部宣教处段保军副处长介绍,2008年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一审、二审民商案件3500多起,而该院具有审判职务的工作人员仅有167人。一审、二审民商案件,再加上同一案件多次开庭,除去节假日,每个法官平均不到3天就要审理一起案件。
大量的案件堆积在中级人民法院,使法官无暇对同一案件仔细推敲,进而树立办案规则,为推动司法进步做指导性工作。如何让法官从繁重的案山案海中解放出来,成为中级人民法院面临的一个难题。
同时,随着社会进步,如何让群众享受司法文明成果,将法律最美的东西呈现出来,切实保护群众利益,让人们觉得法律离自己很近的问题也越来越受???重视。
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王伯勋。已经50多岁,几年来,每个月他都要下基层办理案件,亲自主持调解,做当事人的工作,努力使双方消除恩怨,很多棘手案件都是这样解决的。
但在法院审结案件过程中,社会效果和司法效果往往难以统一,结案之后引发的社会问题成了摆在法院面前的一只“拦路虎”。
“一年官司十年仇。”但打一次官司,人们结下的恩怨何止十年,有可能三十年、五十年,甚至三四代人见面都不说话。这与我们提倡的“和谐社会”并不相符。
在这种背景下,代表民意做出是非判断的社会“法庭”应运而生。
2009年5月6目,我国第一家社会“法庭”在新乡市小冀镇诞生。社会“法庭”一诞生就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截至7月4日,小冀镇社会“法庭”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审理案件1】起,全部为调和解决,目前还有4起案件正在审理调解之中。
小冀镇社会“法庭”有5名社会“法官”:杜天学,小冀镇中街村原党支部书记;段德旺,新乡县电业局原局长;张泽顺,小冀镇原副镇长……他们都是退休人员,在社会“法庭”里没有工资。但同时他们也是当地有名望的“乡绅”,深得百姓信任。
茹祥喜、茹祥明,小冀镇西街九联队人,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30年前,因茹祥喜多占了弟弟茹祥明15厘米宅基地,两兄弟大打出手。后虽经法院调解、判决,但双方均不服判决,30年来,两家打打闹闹,一直没有安静过。自有了矛盾以后,两兄弟再没有说过一句话,大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直到茹祥喜去世,两家也没有和解。其间,由于赡养双亲问题,茹祥喜的儿子殴打茹祥明,两家矛盾越积越深。
2009年5月7日,茹祥喜的儿子来到社会“法庭”,希望化解两家之间的矛盾。
“祥明,你和祥喜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为一些家事打官司,30年未息诉,是很伤兄弟感情的。你们还准备把恩怨带给下一代人吗?这样只会让怨气越积越深…--”社会“法官”段德旺首先和茹祥明谈了话,“不管过去谁对谁错,现在你哥也去世了,你还要跟你侄儿僵下去吗?让祥喜的娃儿给你磕个头,这事就这样过去了,你看怎么样?”
茹祥喜的儿子当即给叔叔茹祥明磕头,请求原谅,一瞬间,茹祥明30年来的怨气都消散了,两家也决定按照法院的最初判决执行,往事一概不究,从此和睦相处。
走进小冀镇社会“法庭”,四周墙壁上的对联格外引人注目,在“和为贵”、“和谐”的横批之下,是“让三分心平气和,退一步海阔天空”、“循天理守国法重人情,解矛盾创平安促和谐”、“邻里和睦享太平,子孝妻贤家业兴”这样贴近百姓生活的话语。在这种氛围中,原、被告双方不再“刀剑相见”,更多的,则是握手言和。
这就是社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