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苦文化产业及市场建构
苦文化产业及市场建构
摘要: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维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纽带,在物质昌明,经济繁荣的背景下,人类过度地沉醉于对自然的征服,陶醉于对物质主义的享乐,因此,苦文化的建构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地处三峡腹地的重庆市石柱县素有“黄连之乡”的美誉,在石柱开发和建构以黄连为象征符号的苦文化产业基地,以文化促进和带动产业发展,有利于石柱县域以及整个三峡库区的保护性开发建设。
关键词:文化;苦文化;黄连产业
一、关于文化
“文化”是一个使用十分广泛的概念,但要对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从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8226;B#8226;泰勒第一次给文化以明确定义以来,各国学者都试图给以明确回答,但一直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定义。据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的统计,在1871―1951年的80年间,关于文化的定义就有174种之多。至于到今天,有关文化的定义恐怕就更多了。可以说,有多少人研究文化,就有多少个文化定义;谁要讨论文化,谁就要申明他对于文化概念的理解。
在中国古代,“文化”一词指“以文教化”,是与武力征服相对应而言的,即所谓“文治武功”。《周易#8226;彖传》中说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当是“文化”的原始提法,并已有从观念形态谈文化的意味。汉代荀悦也曾说:“宣文教以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类似的说法还有“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而现代汉语中的“文化”一词,一般认为是在19世纪末从日文转译过来的,是与英文culture相对应的,其源出于拉丁语cultus,原意是“耕种出来的东西”,是同“自然存在的东西”相对的。
在文化学中,对于文化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理解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对其丰富的内容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有把文化分为两类的,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把文化分为三类的,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有把文化分为五类的,即生产性文化、生活性文化、交际性文化、制度性文化和观念性文化。狭义理解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科学、艺??、知识、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宗教、道德、法律、各种制度以及风俗习惯等等。
我们主张从广义上把文化理解为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东西以及人类活动方式;进一步说,自然界原本没有文化,自从有了人类,才有了文化,凡是打上人类社会活动印记的东西都可以纳入文化的范畴,因而文化现象是人类所特有的。
二、关于苦文化
“苦”为古称五味之一,即中医、中药中讲的四气五味之一,这属于中医中药文化的范畴。在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中,“苦”早就被赋予了更为丰厚的文化色彩,“苦”在字面上有“勤劳”、“深”、“恳切”等诸多独特含义;历史上历炼了“苦尽甘来”、“苦中作乐”、“良药苦口”、“苦口婆心”、“卧薪尝胆”等诸多具有独特哲理的成语和故事,这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佛教文化中亦有“苦果”、“苦海”、“众苦”、“罪苦”、“四苦”、“五苦”、“八苦”以及“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等独特概念,这属于宗教文化的范畴。古代的诗词歌赋、文学及学术典籍中,民间乡土文学中,都有着十分丰富的关于“苦”的文化阐释,如白居易的《苦热》、杜甫的《苦竹》、陆游的《苦笋》和《苦寒》等等,据统计,有关含苦字和苦意的成语就有100多个,关于含苦字和苦意的诗词更达3590多首,还有无数关于苦的谜语、歇后语和名言警句。因此,“苦”在我国传统文化的伦理思想、教育思想、辨证哲理等领域都是一种内涵丰富,色彩独特,但却未被梳理整合的优秀资源。当代作家余秋雨一部《文化苦旅》更是让人爱不释手,各中的体味怕是读者自己也不能言传的了。
世界已进入21世纪,以科学技术进步为主动力,人类社会日益富裕。在物质昌明,经济繁荣的背景下,人们过度地沉醉于对自然的征服,陶醉于对物质主义的享乐。中国经30年的改革开放,迈向富裕的步伐举世瞩目,然而,当前充盈社会的奢侈浪费、互相攀比和畸形消费等问题,意志薄弱、道德滑坡和缺乏吃苦耐劳等问题,还有许多全人类共同的诸如生态、环保、吸毒、犯罪等现实及未来问题困扰着我们,其中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是一个重要方面。而如何加强对青少年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苦”与“甜”的哲理,使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持续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无疑是全世界各国、各民族青少年教育的永恒话题。二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一直都在对青少年艰苦奋斗教育的形式及内容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因此,苦文化及其产业的构建也就成为一种时代的责任和需求。
苦文化完全可以而且能够建构成一个庞大的体系,如“苦”的中医中药文化、“苦”的饮食文化、“苦”的民俗文化、“苦”的精神文化、“苦”的黄连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