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庆市万盛区某危岩带应急治理方案设计
重庆市万盛区某危岩带应急治理方案设计
摘要:危岩体通常存在于高陡边坡及陡崖上,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在我国每年都造成人员伤亡和大量的经济损失。本文在对某危岩的地质勘察基础上,根据相关资料,对危岩带的基本特征、发生机理进行了阐述,采用赤平投影方法对危岩带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评价,制定危岩带应急治理基本思路,并针对危岩带破坏模式和特征,对危岩带进行了应急治理方案设计,最后给出结论和建议,以保证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危岩带,崩塌,应急治理,稳定性分析,被动防护网
前言
众所周知,危岩体通常存在于高陡边坡及陡崖上,当有外部因素刺激时,岩体危岩稳定性越来越差,如果触及到一个临界点,就会发生垮塌灾害。危岩带变形破坏对片区居民的生产、生活等活动是一重大的安全隐患,同时由于危岩带的变形破坏具有不可预见性和突发性,须尽快消除危岩带安全隐患,对危岩带治理任务十分紧迫。此次危岩带正是由于受连续阴雨天气的影响,西侧山体的危岩带发生垮塌掉快,顺着坡体滚落的石块砸向居民房屋,造成居民房屋墙体破坏,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有重大威胁。
一、工程地质环境
危岩带位于重庆市东南部的万盛区,其距重庆市中心区73公里,幅员面积566.13平方公里东、北与南川区相邻,西与綦江县交界,南与贵州桐梓县接壤,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降雨充沛,气候湿润,矿区内出露地层均为沉积岩,地层由新至老主要有:新生界的第四系(Q)、中生界三叠系(T)和侏罗系(J)。按地层由新至老简述如下:
第四系(Q):主要由冲、洪积物,残、坡积物组成,成分为砾石、粗沙、粉沙及亚粘土、粘土,仅零星分布河岸及偶见于山麓或岩洞穴中以及地势低洼处。
三叠系(T):分布于孝子河两岸、万盛城区、青年镇、关坝镇等地区。
侏罗系(J):主要出露于丛林镇、万东镇、南桐镇、青年镇、关坝镇等地,岩层已被东西向挤压力所破坏,岩层局部倒转。
危岩所处区域岩层产状为130°∠68°,岩层多单斜产出,不发育大型断裂。该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小于0.35S,动峰值??速度为小于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Ⅶ度,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不考虑地震作用。
二、危岩带的基本特征
2.1危岩带分布特征
该危岩带总宽度约160m,平面上呈不规则折线,危岩带发育走向在60°~120°之间,危岩带临空一侧近乎直立,高度3~10m,主崩方向80°~150°,危岩带底部为斜坡,斜坡平均坡度约45°,上部较陡峻,坡度约65°,底部略缓40°,最底部为居民区,危岩带距居民房屋最近20m,最远71m。
2.2危岩带变形破坏现状
该危岩体岩性为中、细粒岩屑石英砂岩,岩体风化现象较为严重,节理裂隙发育较为密集,表层尤为破碎,此次垮塌岩体崩落至坡底后进一步崩解破碎,块径多在10~40cm范围内,除居民房屋墙体被砸坏之外未见人员伤亡。
2.3危岩带变形破坏模式及成因分析
危岩带的变形模式主要由于该段危岩带节理裂隙发育密集,致使岩体本身比较破碎,再加上外倾结构面的控制,属于外倾结构面控制的滑移式破坏。
危岩带变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身岩土结构脆弱,加之暴雨天气的影响,最容易形成崩塌等自然地质灾害。
3、危岩带稳定性分析评价
3.1危岩带稳定性宏观分析
根据对区内危岩带的调查,结合危岩带范围、规模、裂隙发育程度、危岩破坏模式及已经出现的变形破坏迹象,采用赤平投影分析方法对危岩带进行宏观定性分析,按危岩带稳定分析理论来评价其稳定性。根据赤平极射投影理论可对危岩带的宏观稳定性做如下评价:危岩带结构面组合交线倾向于危岩带坡面相同,且其倾角小于坡角,危岩带处于不稳定状态,可能沿组合交线方向发生滑动。
3.2危岩带稳定性计算及评价
危岩带发育有外倾结构面,其破坏模式主要为滑移式,故其稳定性计算可以采用平面滑动法,根据《建筑危岩带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5.2.4,危岩带稳定性系数可以按照下式计算:
(1)
根据理正岩土软件岩体物理参数直接按照经验取值,结构面抗剪参数由《建筑危岩带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表4.5.1确定,φ取值25°,C取值50kPa,经过计算,危岩带整体稳定性系数为1.093,将1.30作为判定危岩带稳定性的临界值来判定的话,可知危岩带整体处于欠稳定状态。
4、危岩带应急治理工程方案设计
4.1陡斜坡破碎带落石动能计算
在落石动能分析中,将落石作为一种运动刚体来处理。根据查尔斯(Chasles)理论,动能=运动能+滚动能。为此,用平动动能(Er)和转动动能(EA)之和表示落石的总动能(E)计算如下:
(2)
但落石在滚动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