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限于青少年期型反社会行为发展特点研究
限于青少年期型反社会行为发展特点研究
[摘要] 根据反社会行为纵向发展的持续性或稳定性,可将其划分为限于青少年期型和持续终生型两类。限于青少年期型反社会行为的发生具有普遍性,但这种普遍性并不代表严重性;在发展趋势上,这类行为较集中地开始于青春期,停止于成年前后,缺乏贯穿儿童期、青春期至成年期的持续性。研究表明,个体在青少年时期出现反社会行为是一种群体性社会现象,并不代表个人程度的越轨,限于青少年期型反社会行为并不是犯罪预防的重点。我们应正确认识这类行为的性质,以对之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 限于青少年期;反社会行为;发展
[中图分类号] C 913.5 [文献标识码] A
限于青少年期型反社会行为(Adolescence-limited antisocial behavior)这一概念是相对于持续终生型反社会行为(Life-course-persistent antisocial behavior)而言。美国学者莫菲特(Moffitt,1993,1997,2001)根据反社会行为纵向发展的持续性或稳定性,将个体的反社会行为明确划分为限于青少年期型和持续终生型两类。[1]前者一般在青少年期大量出现,并随着个体的成年而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后者在儿童期、青少年期都有所表现,但并不随年龄增大逐渐减少,而有可能在成年后演变为持续、稳定的反社会行为模式,典型的如因反社会人格障碍或性格缺陷导致的持续终生的反社会行为。从犯罪预防的角度,人们一般更为关注后者,研究其持续终生的原因、反社会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但事实上,前者因其发生的普遍性也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对公众造成一定困扰,且二者在个体青少年时期都有所表现,容易混淆。
一、概述
在西方国家,有大规模偏差行为自我报告结果显示,违法行为及相似行为的实际发生率在青少年时期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以至于违法犯罪似乎成为青少年生活中的一个正常部分,但在成年后,大部分人会停止此类行为。[2]结合上文对限于青少年期型反社会行为的描述可以推知,成年后没有违法犯罪记录的普通人中,大部分人都可能有过限于青少年期型反社会行为。按此假定,笔者选取某大学管理系部分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为对??作问卷调查,了解其成长过程中从儿童期 (记事起到11、12岁)、青少年期(12、13岁到17、18岁)①到成年后的反社会行为表现和发展情况。
关于反社会行为的界定,辞典对反社会的解释是“无视或破坏已建立的社会秩序;行为违反被承认的社会惯例;还包括犯罪行为或侵害他人权利的举止” [3]。在问卷设计中,将个体在未成年以前可能涉及的具体反社会行为类型按严重程度分为三种:其一,游离于违法边缘的不良行为。如:撒谎、少年夜不归宿、吸烟、醉酒、顶撞师长、早恋等,这些行为违反了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一般期望,属于一般性偏差行为;其二,轻微违法行为。主要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文规定的偷窃、药物滥用、损害财物、打架斗殴、赌博、进入违禁场所、色情活动等严重不良行为及其他轻微违法行为;[4]其三,严重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涉及18周岁以下者所有的严重违法和刑事犯罪。问卷调查了这些行为第一次出现的时间、在儿童期或青少年期的表现情况、行为发生的原因、父母和师长的反应、行为的停止时间和停止原因等。
被调查者年龄跨度为20―28岁。问卷发放54份,回收有效问卷52份。其中,男性32人,女性20人;年龄为20岁者11人,21岁者23人,22岁者7人,23岁者5人,24岁以上者6人。
二、限于青少年期型反社会行为的开始和发展
(一)行为开始的时间
反社会行为开始的时间即个体第一次表现出不良行为、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的时间。本次调查中,反社会行为开始于儿童期(即5到11岁)的有16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30.8%(16:52);开始于青少年期(即12到18岁)的有30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57.7%(30:52);儿童期和青少年期都没有出现过反社会行为的有6人,占总数的11.5%(6:52)。行为开始于各个年龄段的分布如表1所示:
注“人数”是指在该年龄段开始出现反社会行为的个体数量。“比例”是指该人数占所有曾实施反社会行为的个体数量(46)的百分比。
从表1可以看出,反社会行为开始于各个年龄段都有可能。出现最早的可在5到6岁,但5岁到8岁期间,开始出现反社会行为的个体比较少;9岁到11岁期间,人数略有增加;12岁到16岁是反社会行为开始出现的高峰期;少数人在17岁以后才开始有反社会表现。
(二)行为的具体表现
本次调查显示,在儿童期具有反社会行为的人较少(16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30.8%);在青少年期具有反社会行为的人较多(46人,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XEEPIA 001-2023 重点行业企业项目碳排放评价技术规范.pdf VIP
- 2025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新教材).pdf
- 海燕出版社六年度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案.pdf VIP
- TCWEC29-2021水利水电工程清污机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OCR).pdf VIP
- 第8课《回忆鲁迅先生》课件 (共45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初中美术折纸教学课件.ppt VIP
- 爱护公物,从我做起 主题班会课件(共30张PPT).pptx VIP
- 第二单元 单元复习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ppt VIP
- 2025年广东高职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VIP
- 小马宝莉英文第四季台词S04E18 Maud Pie.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