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孟森《明史讲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孟森《明史讲义》

读孟森《明史讲义》 王 蕾 一、孟森生平及著述 他是政治家;他是编辑人;他善于写作;他精通法律;他更是一位伟大的史学家,他是被公认的中国近代清史学科的一位杰出奠基人。“他的著作代表近代清史学科第一代的最高水平,是近代清史研究发展的一块重要里程碑。”他就是孟森先生。 孟森出生在人文荟萃的江南世家,幼年拜读于名师周载帆先生,后应试科举,获得廪生功名,但是在此之后,他并没有沿着科举应试之途走下去。在洋务运动思潮和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孟森先生将目光转向政治、经济、法律等时务方面,广泛涉猎相关著述,并且在好友郑孝胥以及当时国内留日热潮的影响下,于1901至1904年赴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攻读法律专业。留日期间,孟森先生就翻译了梅谦次郎原著的《日本民法要义·债权篇》,可见其当时学术造诣之高。 在史学研究方面,孟森先生在发表政治论著的同时就相继发表了多篇有关清史专题的文章。1913年11月,他发表在上海《时事新报刊》上的《朱三太子事述》一文,被公认为是他转向史学研究的标志,这篇文章也被认为是有关朱三太子问题研究的权威,在史学界掀起不小的波澜。1914年,孟森先生发表《心史史料》第一册,专注于清先世历史的研究。1915年他的《董小宛考》刊载于《小说月报》上,再次引起轰动,为史学界建立了小说考证的基准。之后,他的《横波夫人考》、《孔四贞事考》等考证文章相继问世,勘误了世间传闻,还原了历史真相。1916-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将孟森先生所撰诸文陆续汇刊为《心史丛刊》一、二、三集,这些文章包括:《奏销案》、《朱方旦案》、《科场案》、《西楼记传奇考》、《丁香花》、《心史笔粹》等。孟森先生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期间,讲授清朝入关前历史,写成《清朝前纪》一书,这本书是当时中国的史学界有关满清先世真实历史的开山之作。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孟森先生讲授《满洲开国史》,编纂了《明元清系通纪》,这部书按照明代的纪元叙述清代的世系,着力对清朝入关前后的历史资料进行发掘、梳理及考订,它被誉为是孟森先生最具史学成就的一部书,是其史学研究的精华所在。在此期间,孟森先生还著有《明史讲义》、《清史讲义》这两部讲义著作,讲授明、清断代史,这两部书对明清史实进行考订,勘《明史》、《清史稿》之误,多具真知灼见。他还先后发表了《清初三大疑案考实》、《八旗制度考实》,均为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之作。1937年春,孟森先生撰《香妃考实》一文,以此答谢北京大学师生对他七十岁寿辰的恭贺,在日军攻入北京之后,孟森先生仍留守北大,撰写《海宁陈家》一文,显示出其有始有终的治学精神以及励精图治的研究之心。1959年北京中华书局又将其四十余篇考证之文编入《明清史论著集刊》(上下册),1986年又出版了《明清史论著集刊续编》。 孟森先生不仅使用了传统的治史方法,还吸收了近代史论的研究方法。不论是从他著作的编纂、史学观点立场还是对历史事件、人物评述方面均超越前人,多具创见。 胡适曾评价说:“孟森诸老辈都是在过去世界里生活的。”孟森先生虽非史学专业出生,却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学研究的发展。在他浩如烟海的著作中,笔者选取了《明史讲义》与《清史讲义》进行研读,希望以此为例,来具体阐述孟森先生在明清断代史研究方面贡献及成就。 二、《明史讲义》成书背景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社会性质上的深刻变革波及至经济领域、文化领域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的史学发展也在那个新旧大碰撞的时代显示出它独特的魅力。 20世纪的中国史学,“大家辈出,学派林立,名著累累,异彩纷呈,在中国史学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世纪是中国史学发展最显著、变革最深刻的时期。新时代、新史观、新史料、新方法、新的学术文化氛围等等,造就了20世纪的中国史学。” 孟森先生就是这一时期的明清史研究大家之一,他从事著作的年代,“是中西学术交汇、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学术和学术思想诞生、成长的时代。”自1913年11月,孟森在上海《时事新报刊》发表《朱三太子事述》一文,至1938年1月孟森先生病逝的这二十余年间,他所撰著作之多令人惊叹。可以说,孟森先生的众多著作,“足以构成完整的清史体系。”其断代史专著——《明史讲义》和《清史讲义》正是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下产生的。 三、《明史讲义》主要史论 1、“不得罪百姓”之说 “不得罪百姓”之说作为孟森先生评价明朝政治兴衰的标准,贯穿于《明史讲义》一书,“这虽然只是古人作为史鉴的‘民心向背论’的推广,但是在一部书中贯穿于始终,则成为一种史家的认识论,而不尽同于旧日的史鉴。” 在叙述太祖起事时,孟先生就提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三语,并对此作了具体阐述:“高筑墙,则非流转飘忽之劫盗;广积粮,则非妨农旷土随地因粮之饥军,必如此而后可以救离乱;再以缓称王为

文档评论(0)

haowendangq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